片段二
几年前,法国人曾做个一项民意测验,结果显示,89%的被访者承认人需要“某种东西”才能活下去。领有61%的人承认自己的生活中却有某种东西或者某个人是自己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
在我维也纳的医院里,我在病人和医护人员中间重复了这一测验,结果与法国的测验结果几乎一样,仅仅相差2%。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家还对48所大学的7948名大学生做过一项统计调查。其初步报告是全国精神卫生研究所资助的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在被问及什么是你目前最主要的事情时,16%的学生回答说是“赚很多钱”,78%的学生回答其首要目标是“找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当然,个别的学生可能对价值的重视只不过是其隐蔽的内心冲突的说辞,但即使这样,那也仅仅说明了一种例外而不代表规律。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需要对付伪价值剥去伪装,不过,要是发现被访者的回答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应该停止剥去伪装的过程。
如果这时候不停止,那么“剥去伪装的心理学家”所剥去的就是他自己的“隐蔽的动机”--即潜意识里贬低人们真正需要的需要。
片段三
人对意义的追求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我敢说,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
尼采的一句话很有智慧:“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我认为这句话是任何心理治疗都应当遵循的座右铭。
在纳粹集中营里,你会发现,那些知道自己生命中还有某项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写过集中营题材其他作者及在日本、韩国和越南战争的战俘营里做过精神病调查的人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摘抄于《活出生命的意义》,本文为书籍摘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