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庚寅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是日诗】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宋 | 杨万里《夏夜追凉》

【物候说】

暑为温热之气。小暑相当于是一天中的下午一点钟,正午的太阳正焦灼,一年中最强劲的热力不断酝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暑一候:温风至】小暑时温风吹到极致,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暑二候:蟋蟀居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的八月正是夏历的六月,此时,蟋蟀纷纷躲到屋宇下避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暑三候:鹰始鸷】此时地面气温太高,幼鹰由老鹰带领,开始飞出鸟巢,在清凉的高空学习飞行搏杀猎食之术。

              小暑,应夏藏,闭门谢客

     在《易经》64卦中,小暑的卦象是“遁”。遁是退避、隐居的意思,正如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所言:应夏藏,闭门谢客。

      小暑在古历法里,是代表果树成熟前最重要的成长期,也比较凶险,有可能被害虫、病菌和炎热侵袭的时段,是一段当“盛夏的果实”来临前的关键时期。

     农历6月,是一年的中轴。中轴(脾胃)转动,四维(肝心肺肾)有序。《黄帝内经》说这个月是“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 调养的关键在脾胃。

          2016小暑汤:古方三豆解毒饮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年还喝三豆汤,不过配方有变化。

     今年小暑这15天,主、客气和司天之气都是少阳相火,火居其位。“火盛刑金”,易引发肺病,引动火邪。尤其是阴虚火旺的人,肝火旺的人,容易在这段时间引动火气(各类热病、炎症、便秘等都是火象啊)

      近日腰痛、腿痛的也多起來,这是夏火太旺耗水太過的结果。

      而丙申年水太过,所以今年夏天雨水特别多,洪灾泛滥,同时也带来了湿温之气。

      所以今年小暑汤的任务是:清虚火、补肾水、祛湿热、聚肝肾之气。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豆饮的方子出自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

【黑豆】滋肾阴、壮肾气。夏季身体能量如植物一样疯长,肝肾容易不足,这时就可以用黑豆来滋补肾阴、聚肝肾之气。

【绿豆】解烦热、清肝火;

【红豆】这里是可以起沙的那种红豆,利水解暑湿,补心血。如果体内湿气重,舌苔厚腻,把红豆改为赤小豆。如果火气旺盛厉害,容易口渴,就改用黄豆,黄豆养中养木养津液,又降胆火。

三豆煮起来加点冰糖,是很好的盛夏解暑汤。

【爱出虚汗,再加麦仁】

某地伏日,要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

麦仁养心敛汗,夏天汗特别多的人,可以加麦仁一起煮。如果能加浮小麦敛汗效果更好。

【心火旺,加带芯莲子】这段时间暑热,心火旺。很多人睡眠不好,口舌生疮,加些带芯莲子有助养心安神、让心肾相交。

【脾胃虚寒、易腹泻:加大枣生姜】大枣,什么凶猛的药经它一调和,就会更适合人体。所以平时煲汤时,大家都可以扔几颗进去,让汤性更柔和。

【心血虚,加龙眼肉】特别是不睡午觉会感觉心率不齐、精力不济的人,更要注重养心血。

煲好后是这样微甜而清爽的汤,盛出来当茶喝,解盛暑之毒,又补充心力。渣也不要浪费,用搅拌机打成浓浆,很好喝,食材本身的香甜更浓郁。小暑这段时间,每周可以喝2-3次。

【三豆饮还能祛痘、除痱子】

痱子是由于暑热挟湿,蕴结肌肤,导致毛窍郁塞所致,所以要防治痱,首先就是要把暑湿之毒祛掉。

三豆汤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暑、健脾利湿,把痱子的问题刚好解决掉。而且小孩子也可以放心喝。

图片发自简书App

肾之谷在豆,豆在五行中偏水性,可以解热。其实不只在热毒重的天气适合喝三豆饮,温病发热时、热毒上头发痘痘时,也可以喝,它解热、祛湿的效果比较好。

今年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还有最后15天。

与往年不同“三伏天开始冬病夏治”不同的是,今年的五运六气,大暑日开始,当令之气为“阳明燥金”,也就是说,秋气到时会提前到来,可能会出现夏行秋令的异常凉爽。

所以,小暑可能是今夏最后的生长高峰期、种子灌浆期、以及冬病夏治最后的15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