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曾说过:
“6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
12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孩子渐渐长大,很多父母还在沿用小时候的教育方式,亲子大战一触即发,父母却不曾意识到:自己的话语权已经失效。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追求自我的意识。
从向内的穿衣打扮,到向外的交友生活,他们都会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化要求。
他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再是言听计从,而是只有父母和他们站在一边的时候,才会“选择性听话”。
那些和父母依然保持良好关系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因为父母愿意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他们做朋友,认同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一旦父母和他们站在了对立面,父母的话就会快速“失效”。
住在新米尔斯的史黛西,声称自己和妈妈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因为无论自己做任何决定,母亲都会无条件支持她,每当她遇到困难和挫折,母亲都会给予她爱的鼓励和力量。
可即便如此,她们也经常因为“出门时间”、“衣服样式”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吵一架。
每次出去玩之前,妈妈都会要求她几点前必须到家。
但在青春期的女儿眼里,这样的限制无异于破坏母女关系的“紧箍咒”:
“她会说一个时间,但我没按时回过。”
无独有偶。
康沃尔郡的塔伦也表示,如果父母能一直支持自己、认同自己,他们的家庭关系将非常和谐。
他热爱有组织、有纪律的军训,明白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更将名牌大学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但当妈妈强迫他吃下自己不想吃的三明治时,塔伦还是“叛逆”了。
当妈妈威胁他:“你要么吃掉它,要么倒掉。”塔伦转手就将盘子里的食物倒进了垃圾桶。
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的话语权就开始逐渐失效。
可惜的是,很少有父母能注意到这点,他们会习惯性地掌控孩子的生活,而这样收到的只能是叛逆的反抗。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提出过“前喻文化”,大致意思是在传统社会里,赋予了父母不可违抗的权威,晚辈需从长辈那里学习经验。
所以在过去的教育里,父母之命是不可违的。
但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孩子们能接触的信息也愈发全面。
他们认识世界的渠道从以前单一的靠父母教导,到能自己独立探索,这就导致父母在他们心里便不再权威。
所以说,上天赋予父母教育孩子的权利,通常只有十年左右的有效期。
无论用或不用,它都会像食物一样准时过期。 到了这时,父母不必失落,不必慌张,坦然和孩子站在一边,给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和最温暖的鼓励,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