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自己理财的终极目标归纳为“financial freedom”,财务自由。很多从事理财教育的老师认为,这种状态就是指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或者说是被动收入大于日常开支,就是财务自由啦。
作者情真意切的想吐槽这个逻辑,甚至把它归结为“阻挡平凡人理财的罪恶学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规划+实现方法,而不是高大上的名词。
例如听到“尽早开始投资”的理论,年过三十的人就会觉得自己损失了好多时间、没买房也没炒股,就会变得激进或者容易放弃;财务自由也是这样,让人无从下手,更过分地是,那些已经“自由”的人的方法并不那么容易拷贝。
比如,巴菲特,一代投资之神,一直有人模仿但从未被超越(要不要这么高难度啊);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一生几次濒临破产又起死回生,前两年听说又破产了(要不要这么起伏啊);个人理财博客“钱胡子先生”(Mr. Money Mustache),普通人逆袭经典,30岁退休,财务自由后全家人一年生活费是25,000美元。
听到这些,你有没有一种不想自由了的感觉?
作者觉得,放弃“财务自由”学说,更容易实现美好生活。为什么不用财务自由?人们想要的是一种舒服的生活状态,而不是“财务自由”名义下的节减开支。把理财目标归为“财务自由”不但不励志,也无从开始,更催人放弃。
其实,理财也好投资也罢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财务上的需要”,而现实的复杂又让人“对财务问题和未来充满焦虑”。不得不说,幸福是驱动力,但不幸福是更大的驱动力。
看看我们的理财目标吧:
年底存款达到5万——意味着现在没有那么多钱
30岁前买一套房——意味着现在住在别人的房子里
攒够300万退休——意味着已经开始担忧30年后的事
再说说财务自由标准的三个悖论:
1.不必为钱而工作——不是不工作,而是不为钱工作。
很多观点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讨生活”,为了供房供车,为了维持一个体面的形象,所以大多数人都在为“钱”而工作。财富自由了就不必如此啦。
作者认为这是个假说。完全可以这么理解:人们都在追求兴趣和工作合二为一,有些人追求到了有些人没有,她们没有放弃工作是因为还没找到真正的兴趣。
你的兴趣是什么?就如同我问过同学们“你的优点是什么”一样,为兴趣工作比不工作要更健康和有意义,“钱”是工作的附属品,想法只是一念之间,不足以让我们摆脱现实的困难。
2.保持净现金流入——按照流入规模生活还是按照生活规模流入?
财产性收入是达至财务自由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即保证不工作的时候也有净现金流入,比如:投资红利。
有的人可能拥有很多房,但每个月下来收入的租金还不够覆盖银行的按揭,现金流是负数;有些人也许投资了很多项目,但是收入和成本不对等,即使是股东也没有利润可分——这个悖论是即使有钱了也不一定自由,那为什么还要追求所谓的财务自由?应该追求持续的投资正收益。
3.保有一定量的净资产——究竟是先自由还是先有钱?
“财务自由说”有一个定量评估,即净资产,资产管理人常用。高净资产就是“总资产-总负债≥100万美金”。他们把一个真正的“财务自由人”定义为既有钱又有闲、且保持了一个平常自由心的人。
不得不说,这就是没钱人的YY之作。这里不是欧洲,没有历代相传的古堡和家族基金,而且即使是欧洲王室也要服兵役、承担公职、经济危机时缩减开支。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中,高净资产人群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不是“想退休就能退休”的标准。
大家有没有感受到作者一秒钟变腹黑?其实,作者主张追求想要的生活,而“财务自由”其实是有很多限定条件的,在“理财之路”上,有很多比有条件的自由更重要的事儿,例如:
1、“迟迟不理财”,是因为从来没有真正遇到需要钱解决的问题;
2、眼前事尚且自顾不暇,哪有时间考虑退休的穷忙状态;
3、被复杂的理财系统吓退的鸵鸟心态。很多人知道要存钱却不知从何下手,很多人存了钱却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很多人越存钱越觉得目标难以达成。为什么?皆因为“财务问题”听起来就很复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化繁为简。
闭上眼睛想想我们的生活,大约就是这些需求:需要学习和受教育、需要健康和美丽、需要恋爱和婚姻、需要家庭和下一代、需要朋友和尊严、需要有的地方、需要工作或者自己的事业、需要年老之后仍然健康美丽有朋友有尊严有住处有事儿干生活其实就是一列开往春天的地铁,你手中的票到终点但可以在不同站上下车,所以每个不同的旅客其实都有类似的行程但也有各自的需要。
这些需要,就是我们的人生梦想。“想要30岁前买房”?可以,需要已经有了,接下来只要解决数字问题就好了。
大家都知道,她理财有个好基友叫“好规划”。她的性格就是:你人生有什么需求,跟姐说,姐帮你想明白再帮你找办法实现。
我们认为,当下对梦想最大的约束就是财务条件或者说是钱的问题,规划的作用就是先让你认清财务限制的影响,再通过行动消除这些约束,最后实现梦想。
“想穿3000元的jimmychoo?还想环球旅行?”这些都只是数字问题,规划让你发现他们不是白日梦而是清晰的几步。
规划的一二三步:
发现自己的目标——算算账——解决一些问题——达成梦想。
规划第一步:找到你的目标。我又要说到一生收支图了,这张图可以为下面的疑问提供参考:上大学要多少钱?什么时候能买房?保险应该买多少?
案例1:a小姐认为自己未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就是:结婚、生育、买车、买房。她应该考虑的是时间和成本。为了保护她的隐私,我们把她的收支和需求等情况都巧妙的按比例处理了,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如下图:
第二步,计划实现可能
运用第一阶段的课程,计算收入、支出、年度结余、家庭资产负债表和未来现金流来评估,看这些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或者需要多久达成。
例如,a小姐的情况是这样的。
收支:
如a小姐,她的资产状况如下。表格中需要特殊说明的是:负债90w是她的一个商铺贷款,在建过程中,没有租金收益也没开始还贷。
第四步,规划的好处:
1、你是自己的理财师。不用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只要对自己的财务现状有所认知,再找专业人士求助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你可以放心“做梦”啦。一份好的规划,既可以帮助你尽快解决财务压力,不被金钱束手束脚,也可以真正意义上健康、安全的生活状态。看起来是一个300万的“难题”,也许只需要每天50元就可以解决。
3、不因犯错而内疚。内疚是理财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情绪,觉得自己在乱花钱或者“不如别人”,其实,健康的金钱关系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成,你会发现很多人跟你一样。我们应该共同支持,学会支配金钱。
4、说服另一伴,促进两性和谐。相对女性而言,家庭成员之间的男性可能更具备执行力,但是并不擅长计划,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规划,能让这些“思维方式跟我们不一样”的人更好的理解女性的焦虑和压力来自哪里。
(桂妃读书打卡第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