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妈妈注重与孩子的情感共鸣
1
为人父母的可能都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孩子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完全不讲道理,根本没有办法说服。为什么孩子会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怎样才能培养一个心理和谐、情感丰富而又通情达理的孩子?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妈妈,你会这么做呢?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比如说”你怎么能不讲道理呢?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不是个好孩子哦”;还是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如不理孩子、让孩子独处一段时间),希望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表情严肃地批评孩子,绝不允许养成这种坏习惯?
相信在清醒、平静的状态下,每一位妈妈都知道要跟孩子讲道理,批评或者惩罚不是好的教育方法(不过,遇上妈妈赶时间、情绪崩溃的时候就不一定了)。然而,这种情况下讲道理真的有用吗?许多妈妈回顾这类事件的时候说道,刚开始我是很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的,可他听不进去,仍然大吵大闹,所以我才发脾气的呀!
实际上,这种情况下讲道理孩子不接受,是因为孩子现在的情绪在剧烈的波动当中(也就是被右脑主导)。讲道理是左脑的工作方式,你用左脑式的回应去解决右脑的问题,就好像鸡同鸭讲,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被理解,情绪波动可能会更加剧烈,自然也无法理性地思考。
因此,当孩子产生情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聆听和关注,而不是说教。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理解,再去尝试理智的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先和孩子的右脑建立连接,帮助他们平缓情绪,接下来再把孩子引导到左脑上。只有当孩子情绪平稳,能够启用左脑的时候,才能够听得进去我们说的话。
2
许多妈妈都认为孩子胆怯含羞、不自信,需要多鼓励夸奖孩子,增加孩子的信心。没错,孩子是需要鼓励夸奖。但是不当的鼓励和夸奖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请看下面的例子:
小丽今年4岁,她有点胆小,对参加社交和集体活动很谨慎,也缺乏胆量尝试新事物。妈妈很是着急,经常带她出去玩,并鼓励她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小丽每一次都不愿意离开妈妈,更别说别的孩子一起玩耍了。
有一天,妈妈又带小丽到公园去玩。公园里有一个滑梯,孩子们都喜欢从滑梯上滑下来,小丽从来不敢尝试。这一天,小丽的自信突然冒了出来,她小心地走上滑梯从上面滑了下来。妈妈非常高兴,为她喝彩并表扬她:“小丽,你真棒!你太棒了!”妈妈大叫着,激动地一边跳一边挥舞着手臂。小丽却害羞地站在那里看着妈妈,突然哭了起来。接下来的几周,小丽还是回避滑梯,对她来说,重新走上滑梯仍然需要很大的勇气。
妈妈的反应有什么问题吗?当然,妈妈只知道,对胆怯含羞的小丽要肯定、鼓励和表扬,但她没有和小丽的感受达到调和一致。妈妈没有注意到小丽走上滑梯并滑下来,是鼓足了十足的勇气,冒了很大的风险。或许小丽正处于紧张、心有余悸之中,妈妈的评价对小丽来说太过沉重,没能对她起到鼓励作用,很可能使小丽怀疑自己的感受,从而不愿意再次尝试。
那么,妈妈应该送什么方式鼓励小丽,增强小丽对自己的信心呢?
如果妈妈对小丽小心谨慎地走上滑梯并往下滑的样子做出适当评价,比如妈妈说“小丽,我看到你小心翼翼地滑下来了。你终于做到了!可能有点害怕吧?虽然这是第一次,但是你做到了!你也看到了,你很安全对不对?你真棒!现在你开始相信自己了,对吧?”
假如妈妈这么做,小丽的情感和妈妈的情感就处于一种调和状态。如果我们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能够达成一致,我们就能产生情感的共鸣。情绪上的联结能为融洽协调的交流打开一扇门,这样对话才能发生,我们才能相互联结在一起。为了使自我认识全面且前后一致,孩子需要接受别人给予恰当的评价,这种评价要与他们的内在心理感受和外在经历相一致。
当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得到另一个人的尊重及回应时,就能产生这种心与心连在一起的感觉。所有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都是建立在和谐、融洽的交流之上的,这种交流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是对个人自尊与人格的一种尊重。
���f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