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值得》: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种灾难,最好的关系是亲疏有度,久处不累。

人类作为群居动物,就得面对各种人际关系。

工作中,难免遇到难相处的上司,遇到性格不合的同事,有时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生活中,亲人朋友们之间难免有不愉快,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尴尬的“婆媳关系”让很多已婚女性焦头烂额.....

恒子奶奶怎么处理这些关系呢?她认为“人与人不能走得太近”。

对于和谁“变得更亲密”或者和谁“进一步加深关系”,恒子并不积极地去接近别人。

但是她也不总是孤零零地一个人待着,对于仰慕她,愿意接近她的人,总是面带微笑接纳对方,与之快乐交谈。

她对别人既没有过多的执着,也没有过度的警戒,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只关注好的方面和对方交往,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方,都会相处愉快。

可过于接近,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对方的不足,如果对别人索取太多,未能如愿时,难免产生怒气或失望。

儿子结婚之后,就把儿子交给了儿媳妇,也不参与孙子的管教,她将自己与长子一家的生活划清“界限”,即使作为母亲,她也不会贸然闯入孩子的空间,因为从来没有发生过婆媳矛盾。

正因为,恒子奶奶和谁都保持着界限感,所以她和身边人一直保持着和谐稳定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最适合的距离就是适可而止,走得越近感觉越远。

不管那个人亲人朋友,还是父母爱人和孩子。无论你有多爱那个人,也不可以太亲近。

武志红老师曾用皮肤和房子,来说明心理边界在外的体现。四面透风的茅草房别人可以长驱直处,但冰冷的铜墙铁壁是拒人千里之外,都不是理想的。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各种分区的房子,我可以决定谁能进大门,谁可以进卧室等,面对不同的人,设置不同的边界。

有了清晰的边界, 我们就不会去包揽别人的人生,只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面对孩子不认真学习时,成绩不好,就是他自己该负担的责任,作为父母,可以提醒,但过多干预,只会让孩子更加散漫,没有主动性。

时刻记得,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只是经由你来到这个世界。

周国平在他的书里《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写道:要亲密,但不要无间。人与人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相爱的人也不例外。

就算是同床共枕的爱人,也请不要抱着“他的就是我的”这样的心理,切记每个人都有他的命运和课题,他的人生,他自己会负责。

他和你的缘分,不过是今生做了夫妻,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同床共枕,他并不属于你,他的交际和言语都是他的修行,有他自己的因果。

有句话说,人生如尺,必须有度。

我们需要做的,是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和他人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做到亲疏有度,才会久处不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