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读分享的书目是《反直觉思考:斯坦福大学思维自修课》
书中煮碗面这科三中期潍坊爬吧?(昨晚睡前写的这一串字,其所有的意义只是证明我当时有多困)
以前有人做过统计,大企业家中的一大部分都不是名校毕业或者高学历,在我们身边,也不乏书读的少,但事做的很大的人。那么,他们究竟是则么成功的呢?
「“三思而后行”常被用来强调事前思考的重要性,现实中我们大部分的思考都基于大脑的“默认系统”,使用的是百万年进化而成的“自带软件”——直觉思维。要想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就得升级大脑系统,运用反直觉思考模式。」
本书分享的三个内容,分别是『隧道视野』、『事后诸葛亮』和 『带羽毛的飞机』。
一般情况下,影响我们对事物判断的主要因素有:
一、因为信息不全或者思考不全面而导致的视野面太狭窄,即隧道视野;
二、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自身不良情绪往往也会让大脑陷入狭窄的思维模式,左右人们对决策的判断。
所以,如何去做才能摆脱因为视野狭窄,思维狭窄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呢?
①全方位、多渠道地提前获悉最佳替代选项,尽可能做到知己知彼。
②情绪激动时,不做任何决策,等情绪平稳,再冷静抉择。
拥有先见之明的人不多,但拥有后见之明的人不少。当事情发生后,我们根据结果来推断当初应该怎么做。事后聪明的错觉思维会导致人们倾向于高估自身能力,而不是踏实的从已发生的事情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事后诸葛的心理作祟?
实时实地记下每个决定背后的基本原理以及你所期待的结果,并在事后及时总结得失。
观察、分类和定义
无论哪个领域,无论是谁,当他想切入新的事物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是观察,即初步的了解,了解之后,再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的结论来下定义或者做决策。如果盲目的切入,只会死的很惨。
对我自己来说,最需要做到的,应该就是控制情绪吧。
方法易寻,心理惯性难克。有了方法,认识它并去实践它才会有好的结果。不去做,然并卵。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