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邓公回京师汇报军情,汉景帝问:“吴楚听说晁错已死,还没停息叛乱吗?”邓公说:“吴王准备反叛已经几十年了,只是以削地为借口,以杀晁错为号召,发动起这场蓄谋已久的叛乱,其意根本不在晁错身上。臣恐怕天下正直之士都闭口不敢说话了。”汉景帝问:“这是怎么说呢?”邓公回答:“晁错怕诸侯强大,威胁朝廷,所以才削藩,这本是汉室的百世之利,然而,计划刚开始实行,就身受大戮,这样一来,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以为陛下把事情办错了。”汉景帝听后,悲哀长叹,悔恨地说:“公所言极是,现在想来,我很后悔。”
刘濞刚发兵时,其臣子田禄伯为大将军。田禄伯说:“军队集结在一起往西边,若没有其它特殊路线,很难成功的。我愿意带五百人,另外,顺着长江、淮水往西走,收下淮南、长江的军队,然后进入武关同大王会合,这是一条特殊路线。”但吴太子刘驹劝谏刘濞说:“父王是以造反为名,这种军队是难以假托别人的。如果甲托之人造大王的反,那怎么办?而且专自带兵,又另走一条路,今后会有许多其它祸害产生,只有害而无益。”于是刘濞不听田禄伯的计策。
吴楚联军东进,行至梁国(治河南商丘),遭到汉景帝之弟梁王刘武的顽强抵抗,吴楚联军并力攻城,攻下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梁王刘武向朝廷告急,周亚夫认为吴楚联军势大,正面决战难以取胜,献策用梁王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后方补给,然后伺机击溃叛军,汉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洛阳。
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汉景帝,汉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坚持孙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态度,还是不为所动,梁王于是任命韩安国与张羽为将军,拼死抵御,与吴楚联军僵持。韩安国,梁国成安县(今商丘市民权县)人,西汉时期的名臣、将领。
梁国城池防守严密,吴兵无法西进,转而奔向周亚夫军队。周亚夫退守昌邑,坚守壁垒,不肯与战,私下却趁机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内),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军断粮,士兵饥饿,几次挑战未果,于是夜里袭击周亚夫军营,佯攻东南面,周亚夫命令于西北面守备。吴兵果然从西北强攻,未能攻破,吴兵大败,士兵多半饿死或投降走散,周亚夫率军追击,大破吴、楚联军。吴王与其麾下壮士数千人乘夜逃走,渡过淮河逃至丹徒(今江苏镇江),退守东越,并派人招集残兵。汉庭派人以利引诱东越,东越王骗吴王出去慰劳军队,用矛戟刺死吴王,献其头于汉朝,吴军溃散后,楚王刘戉自杀而死。
在齐地,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围攻临淄,三月不下。汉将栾布率军进逼,三王便退兵回到封国。栾布,西汉梁国人,政治家。胶西王回国后,其子刘德建议袭击汉军,不成则逃到海上,胶西王不听。到汉营请罪,韩颓当斥责他阴谋叛乱,宣读诏书,胶西王自杀而死。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也都伏法被诛。韩颓当,是汉朝时期韩王信之子,封爵弓高侯。
在赵地,郦寄领兵进攻赵国,赵王刘遂坚守邯郸,郦寄久攻不下。匈奴得知吴楚兵败,也不肯出兵相助。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会师,水淹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刘遂自杀。济北王刘志被胁迫参与叛乱,后坚守不发兵,所以赦而未杀。齐王刘将闾为朝廷守城有功,但是他曾拟夺取帝位,后来还参与过七国之乱的策划,特别是在被围困时又与胶东王等通谋,因此不能见容于汉,被迫自杀。七国之乱,西汉中央政权获得了绝对胜利。这次叛乱,从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参加叛乱的七国,除被保存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
由于汉景帝比较仁慈,七国平定后,他宣布赦免受到刘濞牵连的吏民,并打算以刘通续封吴王,作为刘濞后嗣。母亲窦太后说:“吴王濞是刘家的老人,本应该率宗室顺善朝廷,可他却挑头七国反叛,还给他续什么后!”因此没有续封吴王。汉景帝把叛王封地作了一番调整,用乘朝廷平定叛乱的余威,于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把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这样裁减王国官吏,降黜他们的秩位,王国的独立地位被取消。从此,诸侯王只能衣食王国的租税,不能过问行政,成为只有爵位而无实权的贵族,藩王对朝廷的威胁基本上得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