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也有4年时间了,遇到很多人合作了很多人,发现许多人还是不习惯从校园到工作的转变。有些人在学习上是佼佼者,然而一工作发现可能还比不上学历低经验比较自己浅的人。
因为校园学习和职场工作完全不一样,学校那一套在工作中不一定奏效!
①环境监督力度
以前在学校,尤其是初高中,老师、家长、学校都在帮你营造一个监督的、强制的、规范的学习环境,你在这个环境里面你的行为是单一的或者说相对单一的,那就是学习。每个月或者每学期的考试也都是强制帮你检验你的成果,给你不断的刺激。
而在工作中,强制监督的环境消失了,或者说这样的环境不再天然形成而是需要你自己去创造,没人会逼你一定要完成做事情。虽然大多数公司还是会有绩效的考核,但是这种考核不再是强制的,更多也取决于你自身的自驱力。
这时,一个自驱力较弱的人如果不能找到一个相对高压的环境逼你去成长,你很有可能会在每日消磨中原地踏步无法成长。
②完美主义的可贵性
完美主义你可以理解成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要求,也可以理解为他对某个目标的欲望值。
如果给你的目标欲望度做一个标尺,在学校以数学这门课为例,你的目标欲望值最高就是100分,上线被限制死了,所以你和学霸的距离看上去就只是60到90这30分的距离。但是你仔细想想你们的差距真的是只有30分吗?如果老师不划重点,学霸可能还能考90分,但是你可能只能考30分;如果把书上所有的考点全部拿来考,试卷分数1000分,你会发现分数差距远远不止30分,可能是几百分!
而工作中,标尺的最大值消失了,这份试卷的上限无穷大,只有你想要得到,最大值永远没有上限,有人停留在50分,有人可能在10000分开外,完美主义发挥的余地越来越大,而这就是差距!
而生活中大家往往不太愿意与完美主义的人交往,因为这类人他们对目标结果有着极致的追求,不达目的不罢休,最容易给人压迫感。但在工作中却是不可多得的品质,一个事事做到最好的人,一个只想马虎交差的人,注定会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你如果事事觉得差不多就行了,那么结果甚至连差不多都不如。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不得,就是这个道理。
③短跑VS长跑
大学里,你平时不学习,还可以靠期末一两周的恶补拿到一个和可以和一直努力的学霸差不多的成绩(就算差也不会差多少)。
但工作中,针对一个目标的达成,没办法靠短时间的恶补达成,往往都需要长期的规划和努力。因为你和别人每次的沟通、你每个方案、你每次发言甚至你的每份周报,都在无声无息中塑造着作为“你”这个产品的可信度。这个时候,如果你还想平时不努力,靠关键时刻发力,这样的方法往往不能奏效,就算一次奏效也不可能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因此如果你以前是一个擅长临时抱佛脚的人,你可能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从短跑型选手向长跑型选手转型,并且需要习惯这种改变。
而这种每天中点滴的努力,可能会一步一步拉开你和同龄人的距离。如果说校园里面的区别是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工作中这种区别则会更为现实,现实到可以用金钱血淋淋地对比!同龄人有人年入百万,有人却拿着每月几千元的工资;有的人年纪轻轻当上了主管,而有的人工作十年却还是小职员。
当然校园和职场除了以上三点不同点还有很多很多,但本质上,你会发现许多影响结果的因素都从常量变成了变量,改变结果的因素也因此变得愈发不可控。我们都知道和单一变量的解析相比,多变量解析的难度是呈几何增长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原本在学校成绩还不错,但到职场上却一塌糊涂,因为单纯的学习环境你只需要控制单变量,而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多变量的综合作用结果。
我们要成长的,可能就是需要学习如何将多变量逐渐变得可追踪可把控,这样你才能对结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