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旨在结合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分析学而思网校的功能和内容与用户需求契合程度,发现优点与不足。
一、背景
1、产品定位
为6-18岁孩子提供小初高全学科课外教学。
2、解决方案
通过“直播+辅导”双师模式,辅以“直播+无辅导教师”模式;AI技术辅助教学。用在线教育的方式帮助全国的学生学习。
【注解】双师模式:明星教师讲课,另有辅导老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跟进学生学习情况。
3、用户画像
6-18岁的孩子,小初高学生,未成年;在学习层面具有如下特征:
(1)接受能力不一:部分学生落后与学校学习进度,部分需巩固当前知识,部分可拓展更深。
(2)学习动力不足:未成年的意志力比成年人更弱,需学习上需要更多的激励。
4、产品体验环境
产品名称:学而思网校
体验版本:6.26.01
设备型号:Redmi Note 4X
操作系统:MIUI 10.2.2.0
二、产品分析
用户在学而思网校APP的使用流程如下,重点分析“触达用户”和“选课”2个步骤。
1、触达用户
触达用户的渠道有多种,线上的社交软件(微信、QQ)、微博、百度SEM、视频广告、抖音等,线下的电梯广告、地铁公交广告、教育机构宣传、学校的宣传等。
在众多的渠道中,微信和QQ作为拥有月活10亿级用户,使用频次排在前列的产品,是触达用户的首要载体。
在学而思网校app,触达用户手段有:“课程详情”右上角的分享,支持分享到微信、QQ。
场景未形成闭环,用户缺乏分享的动力;分享后被看到,缺乏点击的动力。
总结:可在学而思网校中增加更多的触达用户手段,分享可考虑形成闭环。
2、选课
用户进来学而思网校app后,如何选课将是面临的首要问题;部分场景如下:
(1)我应该报哪一科的课程,或哪一个知识点?
(2)课程有多难,我应该报什么难度的?
(3)这个课程适合我所在的考区吗?
(4)什么时候上课,上课时间不合适怎么办?
(5)如果上课后课程不合适怎么办?
学而思网校对以上场景提供了解决方案:
(1)提供了不同难度的课程,并在课程详情中学生学生选择难度提供了建议。
(2)同时在课程详情中对是否适合考区提供了解释。
(3)提供了不同时间的内容一样的课程。
(4)提供调课服务,以匹配课程不合适的学生。
在选课上,学而思基本能够覆盖到用户的场景,但大多都隐藏在课程详情中,用户较难去发现;且对新用户,报班决策成本较高;当前的方案暂未很好的去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成为报班转化的瓶颈。
三、建议
1、触达用户
提供更方便的手段,鼓励学生或学生家长主动宣传学而思,不限于以下手段:
1-1、社交营销:深耕微信、QQ关系链,降低获客成本。
(1)整合分享+优惠,鼓励分享,如团体报名打折。
(2)知识点答题PK,引导学生间传播。
1-2、打通线上线下:线上支持并延伸线下校区服务并推荐面授课程;线下宣传线上业务为线上引流。
(1)线上支持线下校区成绩查询、作业布置和批改、答疑、调课等。
(2)有学而思校区的城市,推荐前往校区上课的面授课程。
2、选课
对于没在学而思网校上过课的新用户,可提供适当的方法;降低用户决策成本,促成转化,不限于以下手段:
(1)用户朋友背书,增加品牌的信任;如显示已有好友报课,团体报课优惠。
(2)低成本体验课程,增加对课程/教师的信任;如1元试听1节直播课或7天免费试听。
(3)提供在线咨询,降低报班的疑惑;提供在线咨询客服系统。
(4)帮助学生匹配课程及难度,提高用户体验;如提供在线能力测试。
(5)更突出提供的服务,更能提高;如显示随堂诊断、重点总结、错题订正、学习报告、纸质讲义、课程回放,现场答疑。
对已在学而思上过课的用户:
(1)重新测评水准,确定是否推荐新课程。
(2)形成社区,让学生之间交流和帮助。
总体而言,学而思网校提供了不同难度的课程和其他服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基本上能够契合用户需求,但在一些层面建议优化。
因为每个学生都可能存在独特性,如何低成本的帮助学生学习,将是学而思甚至教育行业的下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