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那个村庄,是个大村庄,几百上千户的人家,在那里生根了几百年。
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是独生子女政策抓得最严的时候。
我的父母生下我之后,就不敢再生了。
村子里除了几户杀猪卖肉的生过二胎,几乎没有其他人敢生第二个,因为交不起昂贵的罚款。
因为独生,不管男女,家里人也都不敢嫌弃了,当猪当狗,养大算是。
那个时候的农村,日子其实没有那么穷困了,因为经济即将进入一个迅速飞跃的时期。
可农民的思维却没有跟上来。供一个学生需要倾尽一家人财力,很不容易。所以他们对于读书并没有太多的重视。
读得出来就读,读不出来就种田当农民,富也一辈子,穷也一辈子。
我的小伙伴们都相继不读书了,早早的就去了社会上打工。
我还是坚持读完了大学。
别人都不读书了,家里的负担就少了。生活看起来一天比一天好。
我爸妈却并没有因为贫穷让我也回家。
我考上大学那年,村子里的人都在议论,读出来也没啥用。要身高没身高,要人才没人才,花些冤枉钱。
我爸妈没理他们,四处筹钱把我送上了去大学的火车。
4年之后,我大学毕业,找到一家企业上班,工资虽然不高,但已经是比父辈们不停干一个月的还高了。
而我的那些小伙伴,打了4年的工仍然还是停留在没有太多变化的水平。
后来,我给父母买好养老保险,我爸妈也就在不用出去干活了。而当年嘲笑我爸妈的那些人还在起草贪黑干着苦力的工作,他们就喜欢对我说:还是你好,读了书不用吃着造孽的饭。
可悲哀的是,时隔这么多年,我仍然是村里的第一
那以后的每年,只要我回到农村后,我的家人们家会在饭桌上把村里读书的孩子细细的说一遍。
他们并不是真心的关注人家是否书读得好,考上了什么学校,他们只是一遍一遍的重复着我曾经带给他们的骄傲。
是的,他们真的是该骄傲的。
几十年来,我成了我们这个姓氏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我也是这个村子里最优秀的大学生。
我的前面20年,只有我的初中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是唯一一个从这个村子里面读书走出去的农村孩子,
我之后的10多年,这个村子的学生,没有一个学习成绩有我好,我考上的那个大学至今排名遥遥领先。
所以,每当谈起别人家孩子的不够争气,不够努力时,我的父辈们是真的该骄傲的。
可我内心的真实感受却是,这真是太可悲了。
偌大的一个村庄,找不出第二个重点大学生。
真的是要祖祖辈辈都做农民,干苦力了吗?
可没有了土地,你连农民都做不了。
我每天看着村里的小孩,在茶馆里,麻将堆里穿梭,嘴里吃着各种不健康的零食,说着从老一辈那里学来的脏话,时刻抢着父母的手机在看视频动画。
除了吃喝玩睡,他们很难得到其他更多的教育。
我每次回到农村,都有忍不住给我的那些哥哥嫂嫂们说,没事还是少玩手机,陪孩子看看书多好啊。
可他们总回我:读不读书靠自己,我还大字不识三个。
想想,真的只能哀叹。
以前,我们的父母辈虽然也是文盲不识字,可他们勤劳卖力,对着那几亩田地日更不辍,生活就总能过得下去。
于是我们从父辈那里学会了勤劳刻苦。社会竞争压力不大的时代,勤劳总是会有好的结果。
可如今村里的孩子们该怎么办呢?
他们已经失去了土地,连回家当农民的后路都没了。
而跟他们同年级的城里的孩子,已经开始上着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在父母的陪伴下读过不下几百本的小儿书,有的甚至已经走过世界的许多地方。
论起点,论家庭氛围,论环境,对于农村的孩子,都太没优势了。
未来,要靠什么在这个社会上找到一个更好的出路?
还是只有读书。
认真读书,考上好大学。
这是农村孩子永远的最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