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憾”尽能“至美”

                            黄嘉欣

      寒风嗖嗖,冬雨飘落,小伙伴10人迎着风雨早早来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邺城路小学。今天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听、评两节课例《比尾巴》。由跟岗学员李东儒老师和刘书平工作室成员邱嘉慧老师进行同课异构,展现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各放光彩。
      第一节课是由邱老师执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课《比尾巴》,这是一节强调“教学评”一致性的优质课例,主要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邱老师由一封动物会邀请信开始导入,创设的情境新颖,而且由动物比赛的情境贯穿全文,环环相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欣赏完整个课例后,让我不得不佩服一位青年教师对于教学的热忱和追求,整一节课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活”。1.教学方式活,由识字、读文、读问答句、写字,设置比赛关,吊足了学生的胃口;2.教学形式活,运用多种多媒体、实时展示学生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书写展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3.评价语言活,多种多样的鼓励性评价,不仅肯定了学生,而且也紧扣“比赛”课题,比如“你比我厉害。”“你比我强多了。”等评价语;4.师生互动活,邱老师配上动作读文,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为学生的背诵展示了直观的展现,从而降低了难度,关注到每位学生的不同程度,扶着来,让学生背诵课文。
      第二节课是由李老师展示课例,这是一节“丰富实在”的优质课例,主要的指导思想是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
      李老师首先从“猜动物”环节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揭示了课题“比尾巴”,紧扣题目题并能直接开启课文教学。接着出示“猴子”、“兔子”的图片,配上课文句子“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李老师借助课文图片把抽象的“长”、“短”形象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短”的关系。
      一年级教学目标是字、词的重点指导,读文也是认识字的一种方式。李老师采用了反复朗读课文的方式,从读一句到两句,从节奏到问句的指导层层递进。读好问句,对于孩子来说比较难,需要一步一步扶着孩子多次朗读,就能够体会出儿童诗的韵味节奏和问句的读法,做到了教育无痕,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充实,从而培养他们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是围绕学生情况的“问答环节”,最让我欣赏。此环节不仅可以贴近学生,而且还落实了语言运用,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李老师先出示课后练习题——“谁的样子最可爱?”、“兔子的样子最可爱。”让学生能够理解问答句。而后换词引导——“谁的样子最凶猛?”、“____的样子最凶猛。”最后镂空指导,出示训练句式“谁的______最______”、“____的_____最_______。”以此达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
      评课会议上,宋导师以“鲜活”概括了邱老师的课堂,肯定了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儿童自学能力的萌芽。以“开放、丰实”概括了李老师的课堂,肯定了课堂教学能够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刘导师也对两位老师的课例作出了点评:1.邱老师能够让课堂形成活动化体系,并能基于小组、个人作出相应的评价,这是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重要部分。课堂上的学生能够与老师同频共振,达到了“参与即学习”的教学目标。2.李老师能够关注新旧知识的建构,关注学生的未来,做到以生为本。而且课堂上“口令式”的习惯引导,让学生内化于心,从而外化于行。
    教学是一个有缺憾的艺术,没有一节课是至善至美的。求学路上,需要不断自我变革,才能让“缺憾”尽能“至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