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古诗去旅行

——讲在大观十里中心学校师生共读经典仪式上的话

                              汪 琼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春天来了,万物生长,我们要做些什么才不辜负春光、不辜负自己呢?大家商议里讨论去,结论是将操场也变成一间大书房,六年一轮,全体师生至少一起共读6本经典,以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传世诗歌为主,每日十分钟不间断。本学期书目为《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老师和学生人手一本,大家用心灵走进传统,用声音托举文化。

很多同学可能不乐意,功课那么多,玩的时间那么少,为什么还要读背这些东西呢?那我们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过年过节,打工在外的爸爸、妈妈打电话给你们,可能只会问:孩子,今天吃什么?听爷爷奶奶的话了吗?考试考得怎么样?问得你们不耐烦为止,其实他们只是很惦念家里,想念你们,千言万语却无力表达而已。

同样的心情,古人也体验过,他们怎么说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一句道尽普天之下异乡人的心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周末,你跟好朋友去广场上玩。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得像春天的花。你们欢天喜地,玩得不亦乐乎。回家后妈妈问你:孩子,今天好不好玩?都看了些什么?玩了些什么?你大概会说:广场上人好多,我们放了风筝,好好玩。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同样的欢乐时光,古人也经历过,他们是怎么告诉当时人和后来者呢?《村居》还记得吧——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的爱国教育之一,是让你们背24字核心价值观。我相信大多数孩子能倒背如流,但如果我追问“什么是民主,什么是自由”,你们可能哑口无言!

古老中国,人为的战乱、自然的灾害、朝代的更迭从来没有停止过,但那些伟大的灵魂,从来都是不屈不挠地挚爱着这苦难深重的中原大地,他们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仰天长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他们在《题临安邸》中痛骂权贵——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吹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他们至死不忘山河破碎、人们流离失所,临死还嘱咐孩子——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们不说爱国,但赤子之心,与天同高,与地同宽。

孩子们,老师们,当我们吟诵这些大浪淘沙后保存下来的文化金子时,其实我们不仅仅是在读诗,而是在经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和上班、上学、吃饭、看电视、做作业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心灵的生活。而每个人的世界,终会因这往日的影响,变得有那么一点点味道,有那么一点点厚度!

那么,来吧,不要迟疑,不要犹豫,就让我们跟着古诗,开始这辽阔的精神之旅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