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树北区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有感
今天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老师带领小朋友做了一个牙蛀虫在牙缝中找食物的游戏。所有的孩子都穿梭在牙床间的牙缝中。只有一个小朋友坐在凳子上哭了起来。当老师钻到这个小朋友的身边时。她轻轻地拉起了这个孩子的手:“走吧,我们一起去找食物。”作为旁观者的家长我很庆幸,我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老师。在后面的游戏中这个孩子的哭泣,一直没有引起引领老师的情绪。他一次又一次的牵起孩子的手。一次又一次主动的和孩子去沟通交流。孩子也渐渐进入游戏角色。我想因为老师已经看到了孩子的害怕与紧张。孩子的表情已经清楚的告诉我们:我现在有点不知所措,我有点害怕。我更害怕这样害怕的自己不被看见和接纳。所幸我们的这个孩子有理解孩子和无条件接纳孩子的老师和父亲。
在游戏的最后是家长们扮演牙床坐在凳子上。孩子们扮演牙蛀虫,坐在父母身上。我留意了孩子的父亲,他始终用微笑无条件接纳着这个先天气质比较内敛的孩子。和父亲的互动后,孩子立即开心起来。
我感到欣慰,她有这样一位父亲。有多少孩子的父母,因为自身的价值感低,把自我的价值感建立在孩子身上。当孩子表现好,父母就觉得脸上有光。一旦孩子考试不理想,或者当众给父母出丑。父母就无地自容,当众责怪孩子没有出息,笨,胆小鬼,懒惰等等各种标签,甚至当众侮辱自己孩子的人格和尊严。来显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如果孩子做的不好,那是孩子的错!殊不知,如果你自己是一个高自尊的人,根本不需要孩子作为门面。越是高自尊的父母越能理解和包容孩子各种成人所谓的“不合理”,“不乖巧”,“不应该”。倘若今天这位父亲觉得没有面子,把孩子拉到外面或者冷漠的对待孩子,来表示对她行为的不满。那么孩子得到的信息是什么呢?她读到的信息是:当我害怕的时候,当我没有给父母争脸的时候。我是没有一点价值感的,我是一无是处的,我是被讨厌,被抛弃,被无视的。这种感受,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痛苦!一段时间后,她可能会忘记了这件事情。但她的潜意识不会忘记这个感受。等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比如领导交代的事情没有做好,演讲不够成功,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参加一个陌生的派对等,她的潜意识中那种焦虑感,被抛弃,被冷落,别孤立,被无视的感受就立即出来,它们时刻提醒着你。这样的情景,让我很痛苦!所以你必须去控制它的发生,要么一开始就拒绝参与,要么过分要求自己,给自己造成高焦虑。即使有时候我是真的不想参与,我也不敢去拒绝,因为我害怕当我真的不参与的时候,我会不会又被人评价为胆小而不敢呢!会不会又被别人不接纳呢?心理营养的创始者林文采博士说过,一个成人是否真正的爱孩子,是在孩子没有达到你的期待的时候,你是否真的愿意去接纳他/她。那么,这个孩子在以后的路上,又碰到了表现不尽人意的时候,比别人差的时候。她会像老师一样,像爸爸一样,坦然接纳这样的自己,而当别人没有达到她的期待的时候,她也可以坦然接纳别人的不完美,对自己对别人都能给予更大的理解和包容。
和一个妈妈聊天,她讲这样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她去参加一个活动,去晚了。他突然有点紧张有点儿害怕突然觉得这里好像没有他她的位置。她感觉自己好像被孤立和排斥了。这时候旁边一位小朋友家长微笑示意,这里还有一个空位。她说就在这一刻,她就感觉这个陌生的环境,突然有了她的位置。她觉得自己被这个环境接纳了。我相信大多数人是有这样的一种体验,不一定是一样的场景,但这种被融入的温暖是一样的!这个妈妈是一个有知识,有见识的成人。当她面对一个陌生的安全的环境,都如此。那何况是一个小小的人儿呢!那么,父母们是否可以多理解孩子有时候不想上幼儿园的感受。
这让我想起我的茹宝,上周六,我因为上班没法请假,由其他妈妈带着去参加一年未见面的东方爱婴的小托班聚会。中午,一位妈妈发微信过来说:你家孩子一直牵着一位还未进入状态的孩子的手,直到她完全融入她们的小世界。此时,我倍感欣慰,因为她自己曾是这样被对待的孩子。而我相信有一天,这个小女孩也会牵起另外一直小手,给予支持与温暖!
我们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而所谓的性格,小部分是先天气质。大部分就是0-7岁的处事模式。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来说,就是讨好,指责,打岔和超理智,一致性沟通的五种沟通姿态。而最健康的一致性沟通,它的前提是当事者本身是一个高自尊的人,就是我相信我自己的感觉,他的内心有一个稳定健康的自我评价系统。那另外一个评价系统称为外在评价系统。而零到七岁孩子是建立自我评价系统的关键期。因为0-7岁的自我是不稳定的,它主要靠外界给予的评价为依据,关键的重要他人,如妈妈爸爸,老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舒俊琳曾说,卓越的人和普通的人之间的差异,首先是评价机制的差异。卓越的人有一个内在心理评价机制,普通的人是有一个外在的心理评价系统。卓越的人从自己身上寻找答案,而普通的人是从别人的评价中寻找支持,排斥或者忽略自己内心的体验,感觉。做决定的时候也容易处在过于缜密和摇摆的理性中。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大多数父母的生活背景,管得了温饱已经不错,根本没有能力给她们心理营养。所以大多数我们的父母亲没有自我。他们学会的就是,只有优秀,只有比别人好,我的脸上才会有光,才会让别人看见我接纳我。所以,他们给我们的爱始终是有条件的。我们这一代有了物质,却没有精神的支持。但是这种精神的匮乏感,如果不被终结是会代代相传的。所以我们每个孩子从小都会去报各种的兴趣班,艺术班。如果我们觉得孩子胆小害羞就抱报主持人班,模特班。从表面上看这确实有所进展,孩子比不学的时候优秀了!父母觉得这都是我们教养有方。表面上是舒服的,似乎大胆了。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孩子却越来越在乎别人的评价和目光了。但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是,当我不完美,当我不够好,你依然爱我。那么即使在到了以后的亲密关系里。他的内在就会有足够的力量相信自己!相信我是足够好的,即使我的婚姻有变动,即使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我始终相信我自己依然是被爱,被接纳的。而不会为了维持表面的完好,失去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那么,在这个关键期,也请父母们多赞美,肯定,认同我们的孩子。
愿我们所有的成人和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即便我们做的不够好,我依然被你看见,被你深深的爱着。用林文采博士的话,如果你现在还无法做到,也请你原谅自己,拥抱自己一下,因为你就是那第一个被严厉对待的孩子,被曾不断被否认和评判的孩子!
再次感谢这些可爱的老师们,你们拉的不是一个孩子的手,而是牵动了这个孩子的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