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在山城长江边,从小学到中学的每个夏天,学校广播都反复强调不可下水游泳,小时候的我是个乖孩子,游泳这种叛逆的事情,自然是避而远之的…
就这样,我错过了学习游泳的黄金时间…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我对水有一种莫名的热爱,那时偶尔会出差,只要遇到有浴缸的宾馆,总是要进去泡上半个钟;当去到海边的城市,也是忍不住要下海泡上一泡,然后拼尽全力游个三两米,喝几口又咸又苦的海水,才会知足的上岸;总之就是喜欢泡在水里的感觉,但并没有想学会游泳的欲望,所以也没有找游泳教练学习,甚至很少去泳池游泳;后来由于摄影工作的缘故,每年总有几次亲近大海的机会,而我自然也不会错过,每次都用很不标准的蛙泳泳姿,游个3米、5米、10米,一直到2017年,终于可以实现一次游30米远了…
但是那并不算真正的学会了游泳,直到2018年的春节,我想去学潜水了,看了一下潜水的报名条件,是要能够游泳或者浮潜200米,浮潜怎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儿,我就选择性的忽略了,于是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一定要突破200米,然后在接下来的那几天的,我每天下水两次,每一次都在距离上实现了突破,终于在喝了几公斤海水之后,实现了一次超过200米的游泳距离,然后顺利的在分界洲岛学习并考取了水肺潜水员证…
正当我以为我彻底学会游泳的时候,问题来了,当我去泳池游泳的时候,神奇的发现,同样的操作方式,我…竟然…会下沉……瞬间傻眼了,难道在海里学了个假游泳?再一想,明白了,海水的浮力更强,所以像我这样只适应海水浮力的菜鸟,在泳池里浮不起来也是正常的,以我现在海游400米的水平,泳池也就勉强游100米;于是,在和朋友聊到游泳话题的时候,我选择隐藏部分实力,嗯,泳池那部分;我就直接说我是在海里学会游泳的,我在海里一次可以游400米,总之就是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就对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下一个目标:提速+距离超过800M,因为我还要完成一个人生体验:铁人三项赛
好了,干货来了
因为学习游泳的过程一直都是自己摸索,所以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在这里分享一下,希望对不会游泳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第一阶段:学会浮潜;浮潜三宝中,潜水面罩和呼吸管是必不可少的,潜水面罩拥有比泳镜更大的视野,有助于观察环境,更重要的是鼻子不会呛水;用呼吸管时,不用抬头就可以轻松的呼吸;当初学者用潜水面罩和呼吸管时,不用担心呼吸的问题,不用担心鼻子呛水,更好的视野也可缓解内心的紧张,慢慢克服对水的恐惧,适应水的浮力,培养身体对水的感觉;先学习浮在水面上,放松呼吸,再试着慢慢往前游,建议初学者用蛙泳的姿势【主要是,我也不会其他泳姿】
第二阶段:能够以浮潜的姿态慢慢游泳之后,就可以练习抬头出水面再换气,虽然嘴里还咬着呼吸管,但是一定要练习头部完全露出水面之后再呼吸,这时候的你已经有一定的水性,所以这个练习也并不会很困难;熟练之后再试着去掉呼吸管换气;怕水和不怕水是一个分水岭,经过第一阶段后,基本上就不会怕水了,换气不成功,大不了就喝一口水,接着再练呗…
第三阶段:在不用呼吸管也能熟练换气之后,就可以练习距离了,要想一次游得远,除了良好的呼吸节奏,会用腿部力量是关键,因为腿部肌肉远比手部发达,当游泳要用到较多的手部力量时,很快就会累,那样是游不远的,可以尝试把手背在身后,用腿来控制姿态,当不用手都可以换气的时候,游泳水平就进了一大步了,游泳距离也就不是问题了;
第四阶段:在浅水区可以游30-50米后,就可以尝试逐步进入深水区了【水深超过身高】,一开始千万不要离浅水区太远,建议用绳子绑一个游泳圈在身后,以备不时之需,即便如此,也一定要注意安全,切不可在浪大和有礁石的地方练习…
第五阶段:大概就是我现在的阶段吧,在深水区游30分钟问题不大,当习惯用腿部力量游泳之后,就好像走路一样,是不容易累的,真游累了还可以躺在海面上休息一会儿,虽然偶尔也会喝一点海水,这个…习惯就好…;还有,自从学会深潜之后,爱上了使用脚蹼,哪怕只用入门级别的脚蹼,游泳的速度也很容易提升一倍,当然潜水面罩是必须要的,因为,看不到鱼的游泳是没有灵魂的…
特别致谢:小双
作者介绍:
一个有灵魂的佛系摄影师;一个终生学习成长者;一个阿德勒哲学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