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明月清疯

曾经在雪漠之约直播间,购买了一本雪师荐书,《雪村纪事》,作者跟雪师一样,来自贫瘠苦难的西部农村,如果可以把文学作品分类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将它归为“苦难文学”,因为它的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受到,那块土地上生存的艰难、苦焦与无力、无奈。

作者笔下的雪村,是祁连山下, 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旁边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也是生养作者的家乡。世世代代的挣扎才孕育出一个能够真正走出去的作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作者对苦难的体验才更加深刻,才能为我们真实的展示出一个令我们难以想象,但又异常真实的西部农村的生存态。

从《雪村纪事》的字里行间,都体会到那片土地的贫瘠与无奈,极度的干旱、缺水,即便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也难以让人填饱肚子,更何况遇到灾年,为了活命,背井离乡出门讨饭的人大有人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环境的恶劣让人们如动物般活着,而人们的愚昧无知又给本就毫无希望的生命状态,增添了数不清的苦难,千年了,那里的岁月,就这样重复的煎熬着。

如果真的如牛马般活着也就罢了,但恰恰人有思想,有欲望,有人的追求。即便走出去了,看到外面世界的繁华和精彩,又能怎样,只要再次回到雪村,那如影随形的苦难就一步步跟定了你,让人再次陷入祖祖辈辈的苦难魔咒,难以跳脱出来。随便一想,文中的贫穷与灾难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灵的作品,毕竟获得了很多奖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开始的时候,我是看进去的。但随着阅读,我的翻阅越来越快了,后面的内容草草的翻阅了一下,了解了大概内容后,合上了书的最后一页。

不得不说,雪师的作品大大提高了我的阅读品味,即便在别人的作品中,总是不由自主的寻找那种,通过文字体会更深层意境的阅读体验,这也就我都雪师作品爱不释手的原因。雪师的每一本书对于我来说都是精品,吸引我一读再读的好作品,因为那“文字”,满足了我内心的需要,抚平了灵魂的饥渴。十多年前,如果有人跟我说什么这些我绝对不相信,还会指责他们“简直是莫名其妙”。但自从接触了雪师的书后,我发现自己的心情越来越舒畅,那些无来由的烦闷也渐渐少了很多。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随着跟随那一个个人物的脚步,我也终于找到了答案:人是有灵魂,那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它有着不同于物质世界的需求,跟人的衣食住行得不到满足时一样,精神世界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人就会看不开,放不下,烦烦恼恼,如影随形地折磨着你,只是大多数没有找到这个答案而已。

当然,人的生存状态跟内心世界有直接的关系。你看雪师笔下的人物,不同的人心就有不同的命运轨迹。这也是我慢慢体会出来的,所以改变命运首先从强大心灵开始。雪师用他的成长经历,深刻的为我们说明了这个真理。

人的活最终要归于灵魂的安稳!是雪师让我了知了灵魂的存在。世界纷繁复杂,要学会透过重重现象,看到人事物内在本质、真实面目,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真正的老师可以给人以慧命,更能为你指明未来生命的方向。我很欣慰,因为我的阅读直接走进精神内核,这个层次应该不低吧。也因此,很多读物让我看不进去,没办法,谁让雪师“惯坏了”我的读书口味呢。

之所以《雪村纪事》后半部分,我草草的看完了,其原因就在于此,它对人物内心与灵魂的挖掘不多,大多都停留在表面的苦难上。人的思维和性格都有着强大的惯性,想突破思维的局限很难很难,这就是很多小混混变成老混混的原因之一。每个人的命运也是因此造成的,想改变很难很难。书中很多人物的改变,我可以说“觉悟”的太快了,虽然苦难是最好的老师,但心力不足,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们,想“大变活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吧?这是我的疑问。作者在这方面也有描写,但挖掘的不够深,对于我来说多少有点“不解渴”“不过瘾”的意思了。

通过作者的笔,再一次让我看到了西部生活的艰辛,也更加让我佩服雪师,雪师的家乡——陈儿村我去过几次了,它就是一个典型的西部的贫穷村子,能够从那样的条件中走出来,并且走向世界,向世界显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优秀,让无数人学习受益,该是多么不容易,多了不起的壮举呀。

心变了,你的世界才能打开,你的命运才能因此而改变。《世界是心的倒影》,《用心改变世界》……我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