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说: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最近在读《曾国藩传记》,以前对曾国藩这个人的印象是,历史书里面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曾国藩这个人,不是一般的笨。但是他最后却能考中秀才,他真的付出了超人的努力。
事实证明,笨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笨还不努力。笨不是你和别人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懒惰才是。
曾国藩这个人到底有多笨?
与同时代的精英比起来,李鸿章十七岁中秀才,左宗棠十四岁中秀才,梁启超十一岁中秀才!难怪梁启超说,就连科举考试中最低等级的秀才,曾国藩还考了7次。
民间曾流传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小偷,想去曾国藩家里偷东西,准备等曾家的人都睡着了再下手,无奈,曾国藩在背课文呢,怎么也背不下来,小偷都趴房梁上睡着了,后来听得小偷都会背了,小偷实在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蹦下来说;“就你这个笨样,还读什么书,你听着,我给你背一遍”。说完,从头背到尾,然后摔门扬长而去。
曾国藩这个人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很高。曾国藩的智商平常,一个秀才考了七次。身体禀赋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富有启发意义的。
我从小到大就被认为是一个笨人,中考的时候复习了一年数学还没考及格,身边的人也觉得我脑子不开窍。但是在我毕业的时候,我却顺利的通过了全省统考,考进了编制内。再一次证明了笨不可怕,只要你脚踏实地地努力,终会有收获。
在卡罗尔·德韦克《终身成长》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研究:
研究结果1:认为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
研究结果2:认为挫折可以给人动力,挫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它是一记警钟。
研究结果3:掌控者自己走向成功以及维持成功的过程。
最后与大家分享曾国藩的早年修身十三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笨”到了极致就是“聪明”,“拙”到了极致就是“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