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说:“我不知道怎样面对一个总是抱怨的伴侣。他抱怨天气、抱怨交通,什么都抱怨。他说他只是说说,抱怨后心情会很好。可我感觉,他的抱怨是在侵蚀我的好心情。”
如果你的心情是够好的,其实你可以侵蚀对方的坏心情的。比如说你突然中了500万彩票,就能在面对被抱怨天气的时候,很快说一句“走,请你吃好吃的去!”
这让我想起了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纵观他的一生,文学成就斐然,写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深受大众追捧。如果说他的人生有败笔,当属婚姻不幸。
他和妻子也曾幸福美满过,然而伴随托尔斯泰的改变,恩爱荡然无存。托尔斯泰常指责妻子热爱功名利禄,理解不了他的精神世界;妻子则抱怨他想要捐空版税的行为是不顾家,并对他同情全世界,唯独苛责自己的行为深恶痛绝。二人间别说幸福,就连好好说话、一起散步都变成奢望。
这样的场景,像极了现实中的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的夫妇俩,经常会出现一些纷争或磨擦,并且会互相抱怨!
试想一下当你拖着疲倦的身体下班回家, 看到干净整洁的家,感激的话尚未出口,迎面扑来的却是指责:你早上用过的纸巾为什么总乱丢,你为什么总是邋里邋遢?我们第一反应一定是辩解,或许是当时上班急着走,或许是要送孩子。假如对方不依不饶,为了自保,我们也会反唇相讥:着急上班难道不是为了家?送孩子莫非不需要赶时间?
而在相互较量中,不仅没有赢家,反而会让负面能量占据上风,形成消极情绪的磁场,让全家陷入愁云惨淡。
有的人说:“我从不抱怨,抱怨不仅没有用,还会让别人心情不好。” 也就是说:这个男人在无意识中照顾了伴侣的心情。
你本来很累了,但为了照顾他,你还是会忍着自己的累去做。可是在对方的体验里,只是如往常一样一个正常的小事,并没有体验到好或不好。你本来想发火但你忍住了,在对方的体验里就是:你很正常,什么都没做。
有很多次,你忍了,想着算了吧,不计较,不想伤和气。但是,在对方的体验里却是:你本来就理亏,所以闭嘴了。他反倒觉得自己很有道理。他觉得你热爱付出。接受你的好,是在成全你。这时候对他们来说,不打断你的好,就已经是在对你好了。就像有的雷锋们需要成全自己的价值感,老奶奶就会成全他过马路一样。
其实真正的付出,是要放下期待的。我对你好,仅仅是因为我爱你:此刻我爱你,所以我想对你好。至于你以后怎么对我,那是你的事。
我对你好与你对我好是两个独立的事,不应该形成绑架。你的付出,如果放不下对对方的期待,那就不要去付出。
有的人觉得付出了不去期待是很难的,实际上难的不是不期待,而是“优先于自己”。在自己和他人之间,我们很难优先考虑自己。我们习惯性的优先考虑别人,然后又习惯性的期待别人优先考虑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两车交汇的情况。 每当对面开来一辆车的时候,爸爸就把车灯从远光灯切换成近光灯。每当爸爸切换完车灯后,对方司机也会礼貌地这么做。即便对方司机不这样,爸爸依然会礼貌地切换车灯。爸爸说:“看,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在黑暗中行走时的默契与尊重。即便他们不这么做,你也还是应该这么做,因为这是对的事。无论他人如何对待你,你应该只做正确的事情。”
如果身边的环境消极,那么就应该主动试着去改变环境,而不是被环境所改变。如果改变不了环境,那么就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态度,用积极的态度在逆境中博出一条路。
人,要超脱出身边所处的人群,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想和梦想。人群的思想和梦想是属于人群的,再好再坏,都与自己无关。
积极向上的东西要吸收,消极萎靡的东西要摒弃。自己作为人群中一个独立的个体,永远都要有自己的梦想和自己的目标。无论怎样,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清自己,扬长补短。
关系中最难的事情,其实就是:我,比,你,重要。比方说,当我们看到另一半的辛苦,没有选择视而不见,而是珍惜,那么对方就会感到熨帖,而不是被忽视的苦闷;当我们听到对方的诉苦,没有选择辩解和对抗,而是体谅,那么对方就会感到被理解,而不是针尖对麦芒。
在婚姻里,很多时候,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不是配偶做了什么,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想法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做法。
幸福是一个指数。当诉苦成为家的主旋律,幸福便掉进了“苦套”;当“心量”成为无穷大,更无限接近你心中的桃花源。
要想得到感恩、理解的善果,就不要投入指责、抱怨的恶因,而是种下体谅、希望的种子,两个人用心去浇灌,共同呵护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