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起始于周代,主要是为了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灾,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到了唐朝开始成为节日。
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也择此日用来拜神祭祖。
在民间各地的习俗都不尽相同,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而北方则是喝羊汤吃羊肉和饺子
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
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
数九寒天到来之际,外出需注意头部和脚步的保暖,做好防护。
俗话说“冬至前后,阎王收人”。一年之中有两次天地气机巨大的变化:一是冬至,自阴转阳;二是夏至,自阳转阴。在这两个节气的前后,天地阴阳处于剧烈变化之中,若人不能跟上天地气机变化的节奏,就很容易生病,或病情恶化,甚至突然死亡。尤其是体虚之人即容易生病,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比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这段时间往往病情容易加重,容易引发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绞痛,急性心梗乃至猝死,而且突发急性脑血管病的人也会增多)……
在“一阳始生”之际,要护好我们的阳气和肾精,对于那些喜欢早起的人来说,冬至后可以适当的睡下懒觉,推迟起床时间,晚上也要减少户外运动。所以大血管和微血管都要保护好,勤锻炼,被动按摩和主动按摩都很好,没事多梳头,先左边再右边最后中间,每天泡脚,都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