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戒定慧”引入管理的思考?我个人的缘起在于品读和君商学院的课程设计与精神概要之后认识到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体验,如果你只有一根救命稻草,那么你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你就会拼尽全力去奋斗,去追寻,往往有可能创造出奇迹。而当你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那么问题就来了,多个可能世界,我们选哪一个?这种诱惑会让你辗转反侧,困惑丛生。
这种时候,从佛家角度,已经给我们创造了解读心法。那就是“戒定慧”。需要你戒,需要你排除干扰,早点选择一条道路,一猛子扎下去,踏实干,深耕细作而可大成。这就意味着你戒掉了其他可能,在一个可能世界中闯荡出深度来。
这个戒的结果会让你心无旁骛,从而内心笃定,如此你可以十年如一日专注与一个点,这种专注的状态便是入定。
入定后的结果必是慧。这个慧是谋一域的慧,是达到罗马的顿悟。你一个顿悟可以成一个技艺之大国工匠,也可以在通透的规律认知后融汇贯通而达到通道的大智慧。那么可想而知,在一个领域小有成就也就不是什么奇迹了,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以上是对于管事的角度来认知的,也可以从管人的角度反观。我们在管理历程中究竟是管理自己?还是管理别人?这些情况可能都存在。而在层次高低,修为精进的路上,我们会从事上练的实践层次体会到不同的出发点有不同的结果。
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而通读此中深意,我们可以领会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次序。实际说白了就是管理要先从自己下手,推己及人。否则将会苍白无力。
怎么管自己?儒释道都有论及。今天谈到的佛家“戒定慧”就是如此。 戒什么?戒“贪嗔痴”。也就是自己可以管住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管住了自己一方面才可以明白别人思想和行为的不同,应该怎么去解决别人的认知问题;另一方面也才可以率先垂范,起到带动作用,也就是才会具有人格魅力。
当然,也只有如此,你自己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产生定力,在关键时刻力排众议,扛起智慧与先知的担子。就像巴菲特,他已经告诉了全世界他是如何赚钱的,可是大部分人是掌握不了的,不是不理解,是修为不够,定力不足,你难以接受过程中的波澜壮阔。在山峰或者谷底的某一个过程中,你就把自己吓出局了,你坚持不到收割的时候。这就是千古不变的规律。
若干年底层管理实践,零散的很。总结起来,就是要回归。要常常用“戒定慧”来衡量管人与管事,从纷繁复杂的可能世界中抓住那一个自己的决定,然后咬定青山不放手,管尔东西南北风。堆积的大浪淘沙,越走越远,走出人群,最后甩掉那些掉队的,你自然会走向金字塔的头部。
不过,物极必反,也要提前做好高处不胜寒的准备。度完己,然后去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