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3《姓氏录》与口音---民族大融合
小武微笑道:“我现在已经知道了,你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听说你还曾亲自执笔,修撰《姓氏录》以发行天下,是吗?为何对这个姓氏排名这般有兴趣?”
武则天抿嘴一笑道:“你觉得姓氏是个小事情吗?我可不这样觉得。从南北朝直到隋唐以来,承袭的是魏晋的九品中正制,所以门第等级可是重中之重啊!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发展前途,可是跟姓氏的关系大了去了!”
小武点点头道:“嗯,嗯,门第的品类的确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够是否当官、能否在社会上出人头地。我记得南北朝大诗人左思有一首诗,叫做《郁郁涧底松》,给你念上几句哈:
郁郁涧底松,离离崖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
听小武念了半天,武则天的面容难得严肃了起来,半天才道:“我完全理解左思的心情。此人才华横溢、文学盖世,却一辈子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抬举。”
“左思所说的都是实情:高门大户的子弟,就算能力好比一株很短很细的小苗苗,却轻而易举地能够受到阳光的照抚;而寒门子弟,就算能力强如一棵粗壮的大树,却始终被小苗苗罩在下面,被迫待在暗无天日之地、见不到阳光!”
小武感叹道:“左思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以地势不同来做比喻,大树生长在谷底、小苗苗却天生长在山顶上,所以两者比较一下,还是小苗苗的位置高!然而这种高下的形势并非一日所形成,而是数百年来一直如此、根深蒂固,所以定型的社会意识很难被改变。”
武则天点了点头道:“没错。左思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然而最大的难题在于,并不仅仅是高门大姓的人认可这种情况,而是以门第取人、早已深入人心,老百姓从生下来开始、就已经接受了这种现实。”
“社会上都认为门阀制度是天经地义的,门第之间就应该是不平等的,因而寒门子弟就应该没出息、就应该没有官做。可我真心知道,那些寒门出身的有才之士、例如左思,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命运。”
小武插口道:“甚至我还听说,唐朝社会衡量一个男人是否有出息,其标志就是看他能否娶到‘五姓女’,可有这事?”
武则天嘴巴一撇,点头道:“的确是有此事。‘五姓’---实际上是‘四姓’,因为有两个姓氏相同、却是不同源流---指的是太原王氏、琅琊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他们就是所有门第之中最顶级的贵族---高品中的高品。”
小武扳着四个手指头,笑着数道:“王、崔、卢、郑,‘娶妻当娶五姓女’!如果能够娶到一个他们家族中的女儿,那可是祖坟上烧高香了!只是其中并没有‘武’氏,所以你很不满意,是吗?”
武则天摇摇头,呵呵笑道:“我哪里敢不满意?其中连李氏都没有!高祖、太宗和高宗皇帝他们能满意吗?”
小武只得讪笑,眼珠一转又道:“这倒也是。那么皇上倒也听之任之了?”
武则天摇头笑道:“那倒也不会。陇西李氏既是皇族,自然不甘心被排除在顶级豪门之外。所以在贞观年间,李世民曾下旨、修订过一本《新版氏族志》并颁行天下,里面硬是将‘李’姓排在了天下第一的位置。然而,《新版氏族志》并不受民间欢迎,更加不被那些传统豪门放在眼里,皇上也是无可奈何。”
小武骚了骚头皮,道:“这倒是。我记不清唐朝有哪个皇帝,想为太子求婚一个荥阳郑家的女儿。可是那个郑家老爹就是不肯给面子,却将女儿许给了清河崔家的一个无名小卒。皇帝还打算将两个公主下嫁给崔、郑等豪门,可是人家就不要、将皇帝气得要命,却也只能发发牢骚而无可如何。”
武则天惊讶道:“这些事是在我之后发生的吧?我完全不知!然亦可见氏族门第的根深蒂固,几百年也改不过来!记得太宗皇帝在发布《新版氏族志》之前,也曾经将王、崔、卢、郑那些家族的当家人请来一同商议,同意将李氏纳入顶级门第之中,但是无论怎么请他们背书,都被那些老头子们严辞拒绝。”
“当时太宗皇帝气得发昏,却也只能以圣旨的名义强行发布了《新版氏族志》,只是民间的接受程度注定不高。因为修改门第排名这种事情,最好由各大氏族的掌门人来公推,才能让各大门阀共同认可---这才是唯一‘合法’的方式。”
小武忽然道:“对了,让你二次入宫的王皇后,她也姓王……”
武则天微笑道:“没错,呵呵,你猜对了,她正是太原王氏女,天下第一门!她坐上皇后之位岂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呀?不光是她,以前故太子李建成的王妃,也是太原王氏女。”
“在王皇后面前,我武氏岂不是蝼蚁般的存在?所以开始时,她从未认我为潜在对手,只不过是个可资利用的寒门丫鬟而已,用过即可弃之。”
小武释然点头道:“原来如此。不过那个萧淑妃……她好像比王皇后还嚣张!这好奇怪啊,‘五姓女’中又没有姓‘萧’的,她又来自何方?”
武则天认真道:“你可不能小看萧淑妃。没错,她家并不在这五大门阀内,可兰陵萧氏乃是世代帝王之家,所以才没有排入门阀。在隋唐以前,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里,就有两个皇朝都姓萧,还出了萧衍、萧道成、昭明太子萧统等等很多传说中了不起的人物。”
“萧家乃是鲜卑八柱国后代联姻汉人的首选对象,所以隋炀帝的皇后也姓萧!他们萧家出过的皇帝、皇后可实在太多了,所以萧淑妃的眼中连五大门阀都没有,其中自然包括太原王氏---也都不在话下。”
小武终于明白了,连忙道:“萧淑妃连王皇后都看不起,自然眼中绝不可能有你这个宫女小蚂蚱。”
武则天冷笑道:“不瞒你说,世人都知道我内心里深恨王、萧二人!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之间在争宠搏斗,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因为,在她们眼中,出身‘寒门小户’的我根本不配做她们的对手!”
“她们的眼睛一直看着天上,跟我随便说句话都要戳心戳肺!净提我的出身,鄙夷地称我父武士燮等三代祖先都是‘微末土佣’---乡巴佬!别说我刚开始时名分不高,但就算升为昭仪了又怎么样?升为贵妃了又怎么样?就算我身份上去了,她们就会平等地对待我么?”
小武连连点头,道:“绝对不会!这种高门大户人家小姐的样子我懂!你们之间是阶级鸿沟!何况你还侍奉过先王,还当过尼姑;全靠王皇后的‘恩典’,你才能死中复活。所以你就只配永远仰望她们,永远感激涕零地报答她们,真是可以把你当蟑螂来随时踩进泥里!”
武则天低下头来,轻声道:“在她们眼中,我不过是曾经有用处的一枚棋子,以及令人讨厌的尘埃,没有用的时候直接扫掉就是了。而她们都不屑亲自来扫我,你几时见过五大门阀的天潢贵女亲自动手的?随便吩咐一句、交代给下人就行了。扫我一下都嫌脏了她们的手,说我一句都嫌脏了她们的嘴!”
小武连连摇头,道:“这真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不,不,‘氏族歧视’啊!”
武则天突然惨笑道:“但更要命的是,当她们肆意‘践踏’我祖宗十八代的时候,我还要在一旁‘开开心心’地听着,还要保持笑容,做出多谢恩典的样子。每次当我的内心刚刚愈合,就又要被撕裂、滴血。我本以为自己的内心在感业寺已经练得十分强大,可回到宫里又不得不继续强撑---我真怕自己要疯掉的。”
小武感同身受,道:“现在,我终于明白你强大到变态的内心是如何练成的!换个人内心早已扭曲,行事也会变得乖张无比,亏你还能忍的住。”
武则天又静了下来,淡淡地道:“我只有一个机会,所以没有资格犯错。”
小武叹了口气,道:“好吧。回到《姓氏录》上来。因为你对门阀制度深恶痛绝,所以你要撰写《姓氏录》来改变它?”
武则天摇摇头道:“改变它?短期内很难,因为人民早已经习惯了这个制度。我只能顺应潮流、尽量做些改善,让新秩序满足方方面面的要求。”
小武微笑道:“不管怎么说,我知道你一直喜欢提拔寒门子弟,因为你就是寒门代言人,所以必须要改变《氏族志》,对吧?”
武则天微笑道:“还不光是为了寒门子弟,这种改变还有另一个巨大的意义,就是让鲜卑人和汉人真正完全的融为一体!不然的话,鲜卑八柱国的子孙也没有同汉人各大门阀真正消除掉隔阂。”
小武眉毛一扬,道:“我多次听到过‘鲜卑八柱国’这个词,但不是很了解内情,你能够给解释一下吗?”
武则天轻笑道:“可以啊。从北魏开始就有‘柱国’这个顶级官职了,大概相当于古时候的‘三公’;后来西魏封了八个鲜卑大臣为柱国,即元欣、宇文泰、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其中元欣、宇文泰主管中央军事,另外六大柱国分别领兵---每人手下又有两大将军,一共十二个大将军。”
小武恍然道:“原来‘柱国’就是铁帽子王啊!那这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他们的姓都是鲜卑姓吗?还有这个侯莫陈崇?到底是什么鬼?感觉好奇怪呀。”
武则天摇头道:“他们不完全是鲜卑姓、或者是汉姓,而是掺杂在一起的!当北魏孝文帝之时,要求鲜卑贵族都改为汉姓,籍贯通通改成洛阳;并且不准娶鲜卑女人为正妻,正妻必须是汉人高品门阀的女人。不过呢?抵抗力量也是不小,有些家族改了姓,有些家族没改,或者是后来才改的。”
“比如元姓是由拓拔氏改过来的,而宇文氏、独孤氏大多不愿意改。又比如说这个侯莫陈崇,他的姓其实是三个字---‘侯莫陈’---当时也没有改;但我知道其后代分为了三支,分别姓侯、姓莫、姓陈了,比如姓侯的有侯君集。”
小武缓缓点头道:“原来如此。那么隋朝的皇室姓杨,他们是汉人吗?”
武则天摇摇头道:“隋文帝杨坚,正是十二大将军里的杨忠之后。杨家也是鲜卑人,原来没改姓之前的话,本来是姓普六茹的。”
小武呵呵大笑道:“那就要叫隋文帝为‘普六茹坚’了!对了,那么李氏呢?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不就是李渊和李世民的祖先吗?难道这也不是汉姓?”
武则天也呵呵道:“李家在改姓以前,是姓大野氏的。你要是想叫‘大野渊’、‘大野世民’,也是没有错的。”
小武大乐,哈哈大笑道:“我今天才彻底搞明白,原来鲜卑改姓是这么一回事情!对了,你自己呢?武家莫非也是鲜卑人?”
武则天摇摇头道:“我父亲武士燮是正宗汉人。不过我母亲杨氏,本是隋朝宗室,那么她至少应算是半个鲜卑人吧。”
小武连连点头,嘴上道:“我明白了,朝廷还可以借颁布《姓氏录》的机会,将鲜卑人汉化搞的更彻底一点!”心里却暗呼:“难怪你母亲年纪都那么大了,对有悖伦常之事居然毫无思想负担?”
武则天点点头道:“不错。鲜卑人的汉化,是当年北魏冯太后开始主导的,又被她的孙子孝文帝推进了一大步。冯太后是我生平最敬仰的女人,长孙皇后和徐慧也比她不了。”
“所以我将继续推进冯太后的事业,将鲜卑人和汉人的融合彻底板上钉钉,从此再也无分彼此。任何人也不能阻拦此事!”
小武连连点头,道:“对极、对极,鲜卑与汉人的合并,就像你的父母结合那样,还有谁能够把他们再分开呢?”
武则天沉下声来,缓缓地道:“但是这个彻底融合,还不仅仅是在汉人门阀之中再增加一些汉化鲜卑门阀这么简单。要知道当年的北魏孝文帝就是这么办的,也给《氏族志》里面增加了几十个新门阀,但是结果基本无用。而太宗皇帝也是类似的做法,仍是收效甚微。人家就是不认啊!”
小武身躯一震,道:“所以你不管《氏族志》有1.0版、2.0版还是3.0版,也不去修改了;而是另起炉灶,用《姓氏录》去顶替它、彻底废了它!”
武则天喟然道:“我也只是做些新的尝试,至于效果如何,还得由时间检验。毕竟如同左思所说的那样,这个问题‘由来非一朝’,不是一阵大风吹过、就能彻底改变的。”
图表12《姓氏录》残片(敦煌出土)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眼珠左右转动,道:“那你还有啥办法,可以帮助推进《姓氏录》呢?这不是简单颁行就算完了吧?”
武则天回过神来道:“当然!既然改变了门第的顺序,那么在选拔官员之时一定要体现出来;不然若还按以前的门第顺序来选用官员,谁还会把《姓氏录》当一回事情?”
“而且由高宗皇帝下了圣旨,在强力颁行《姓氏录》的同时,没收全国所有版本的《氏族志》、并且加以焚毁。私藏《氏族志》者将治以重罪!此外,我们还对口音歧视这个问题进行了处罚。”
小武大惊,道:“这不就是又一次的‘焚书坑儒’?只是为了民族大融合?对了,你们居然还有‘口音歧视’?究竟是怎么回事?”
武则天点头道:“不错。一般高门子弟自小讲话,家族里都会有严格的教训,所以他们保有特殊的口音。如果贵族小孩子像下人的小孩那样,讲土话、俚语,是会被父亲责打的。而寒门之士没有这些个规矩,所以各种土话五花八门。”
“那么当这些小孩子长大了以后,如果同朝为官,很容易因口音而分为两派:一派口音纯正、代表高门;一派口音俚俗、代表寒门。而寒门人士的各种口音,总是会被高门出身的人讥笑为‘乡巴佬’的腔调!”
小武恍然大悟道:“所以你必须要制止口音歧视,其实是追求平等!同时也减少了高门官员和寒门官员的对立。”
武则天点头笑道:“不错。我自小就随父流动、居住过多个地方,哪种口音我没听到过?我当然明白,人是不能够用口音来分为三六九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