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是什么?就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就像在黑暗中行走找不到方向,只有朝奋斗目标飞奔的人,才是美好生活的播种者;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的人,大都是人生的匆匆过客。挪威作家温赛特认为:“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够创造奇迹。”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团结奋斗的旗帜和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怦然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由这个概括,不禁让我联想起了今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于都中央红军出发地考察调研时一连问的“三问”:“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红军战士靠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呢?”这“三问”,每一问都直逼人心、发人深省。“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这是奋斗之问。革命年代,奋斗是打仗,牺牲的可能是生命。每个红军战士都明白,进行长征,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可能生也可能死。但他们依然选择出发,尽管自己随时可能倒下,却坚信革命必然成功。“红军战士靠的是什么?”这是信念之问。习近平回答说,“他们靠的就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最重要的信念就一条,就是相信共产党,相信红军,相信跟着红军走就是有前途,相信共产党做的事情就是为穷苦老百姓好,相信共产党说的就是真理。”“图的是什么呢?”这是初心之问。磨难和牺牲、历史和现实可以见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红军战士所图的东西。这“三问”不也正是贯穿了我们党的立党之基、力量之源和成功之本吗?这“三问”不正是把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连接起来了吗?
理想与信念的最终体现和落脚点,就是坚信党的领导,坚信有“马列路线指航程”,坚信有“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所以,无论形势多么危急、环境多么险恶、斗争多么惨烈,始终保持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这是长征胜利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三问”时所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只要理想信念在,党的事业一定会成功。这是历史的必然。”
红军长征故事中,有许多场景和镜头,常常令人潸然泪下。有把棉衣全都发给部队、自己冻死在路上的军需处长;有为伤病员钓鱼熬鱼汤、自己饿死的炊事班长;有在为战友送给养途中饥饿致死、怀里却揣着两个没舍得吃的山芋的“哑巴排长”……这里彰显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一个特质——“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个人的梦想寓于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之中。这个特质,是共产党人一切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起点,是人们判断共产党人价值和行为选择的根本依据和尺度,正因如此铸就了我们党得民心、得人心、得天下之必然。从本质上讲,这是我党我军“不忘初心”的永远之所“图”,也是人民群众对我党我军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高褒奖。
当前,我们党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85年前,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引领下,我们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团结和凝聚人民赢得了彪炳千秋、震撼世界的伟大长征胜利。未来70年,关键是未来30年,我们党团结和凝聚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与崇高使命,仍然需要高扬理想信念旗帜,以坚定意志、顽强奋斗、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自觉牺牲,去赢得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国有企业天生就姓共,是共产党的企业、共和国的长子、人民的企业。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有企业是急先锋、排头兵,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产是国有企业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最直接体现与使命担当。国有企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绝对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推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改革发展!我们坚信,只要全党同志保持定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上下一心逐梦前行、前后相继同力筑梦,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从一个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喜欢的朋友请点个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