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理论总是倾向于把个体看成是终身都要受外部力量推动的有机体。从受精到死亡,个体始终被看作是受一系列自变量:遗传程序、早期的环境与刺激、社会与变化的文化背景等影响的因变量。与这种极端的决定论相反,近来的理论取向强调了个体自身在其发展轨迹的形成中所起的积极能动作用。
我们关于人类发展的经验观同上述后一种取向是相吻合的。我们承认,人类在出生时是极不成熟的,必须依赖支持性的社会环境才能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反过来,社会环境也期望成长中的个体能够被称之为“人”之前表现出最低限能的能力。此外,每种文化都有对充当个体发展的理想目标的最优人格的期望。尽管事实上人的发展会因时间与地点的不同而不同,但在经验观看来,调节唤醒这一人类基本倾向在出生时就有了。因此,与许多人格表现都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一样,是一种经验的辩证法在保持和培养适宜唤醒。我们用心理复杂性这个名词来代表个体灵活的调节唤醒与最优体验的成熟能力。一个具有复杂性的个体能够通过分化与整合、或者在秩序与新异性一个具有复杂性的个体,能够通过分化与整合,或者在秩序与新异性保持平衡的适宜唤醒使自我--环境相适应,从而迈向涌动体验。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个体往往更享受全神贯注投入状态,并以James所说的“最大能量”去生活。能够拥有和支配这种能量和注意,让人们具有更大的实现潜能的能力。
是什么推动着自我--环境之间灵活的协调与复杂性的发展?尽管心理复杂性的具体结构并不是通用的,但是许多发展理论研究了那些有利于个体发展的条件,这些个体都是有能力促进自我发展的。这类理论不少已经在本章中提到过。然而这些理论却很少关注自我调节产生的最接近的原因,也很少采用现象学的方法来通过体验对个体每时每刻所运用的注意和反馈进行监控,而正是这些体验,指导着个体进行调节和作出决策,以应对新的挑战并发展新的技能。此外,发展理论也很少关注像涌动这样的高度卷入状态,而这种状态表明具备唤醒调节能力时,一切都是尽如人意的,同时这种状态也表明发展正处在一个积极的轨道上。在本章中我们以最优体验为起点,来尝试对最优发展进行概念上的界定。
由此,关于发展的实质问题便演变为:如何帮助儿童学习尽可能多的享受生活中不同方面的乐趣?怎样创设有助于儿童复杂性发展的环境呢?我们的答案是习惯和倾向性,它们是基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重复性经历形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承担了儿童社会化的主要职责。当一个儿童被过多和过难的机会所淹没,或当其学会对缺乏刺激的环境报之以冷漠和不关心的态度时,他可能永远也不会学着去享受主动形成自我体验所带来的愉悦。换言之,实践以及在促进适宜唤醒的环境中不断获取成功,将有助于心理复杂性的培养。我们认为,支持与挑战并存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将在这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因为他们对于儿童的技能与挑战之间的平衡比较敏感,进而对即时注意和主动注意二者间的相互联系比较敏感,而只有这两种模式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焦虑和倦怠得以转化。尽管这一理论还在发展之中,还没有得到更多的实证检验,但我们所提及的一些研究结果有望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环境是如何影响这两种模式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是如何影响最优体验产生的可能性的。
当尝试理解积极的自我调节与发展时,如果忽略了从经验方面的考虑,我们将会疏漏这样一个事实:要在自我发育过程中成为一个主动的代理人,个体必须想要发展。只有他们喜欢这样做时,他们才会想要这样做。否则,发展就会产生疏离,因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的学习和成长主要都是为了外在的原因。儿童为了毕业而学习,成人为了金钱和升迁而工作,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他们无精打采的忍受目前的条件。这些并非导致复杂性或理想晚年的发展轨迹。相反,只有当儿童在学习和应对挑战时感觉到了完全的投入和充分的自我展现时,发展才是一个受内在动机激励的进程。在对适宜唤醒的成功调节过程中所培养的习惯,为个体的终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