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第一中这样写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释义是: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今天就想探讨一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
很多时候,人们会有这样的尴尬,你尽力去为别人谋事,也竭尽所能为别人着想,可是到头来,别人一脸无语的样子,或者是对你所付出的非旦不领情,而且还曲解。
碰上这类现象,多数人不是扭头就走,就是崩溃,在情绪极度不安的状况下,真的就没了不愠这样的涵养了。
就象前一段时间,我还真遇上过,说事,觉得当时说得很清楚了,而且也不是复杂的事,只要用心一点,就可以做好的那种,但是就是千叮咛万嘱咐的,就是做不好,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最近真把自己的耐心给耗完了,就留下愤怒了,也知道这样的工作状态不对,知道不应该这样做,就是调整不了心态。
一面交待不了工作的严谨,一面这头又做不了别人的主,与别人生气的同时,自己也被气倒了。
这次细读了这句话后,其实也在反思,其实人不知而不愠,不仅是一种情绪,还是一种姿态,这也是当下能做工作,而且能做好工作的一种气度,值得推从。
也静下心来思考过工作中的得失,会不会在发脾气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还是没有静下心来说清楚,或者因为事多,烦了,情绪不稳定,直接导致初衷就是燥得乱得,直接影响了工作开展下去的进度。
其实,说白了,也是工作作风的一种浮夸现象,改之。
就如同论语中的另一句,曾子说“日三省吾身”,时时反省,时时改进,当做苟日新,日日新的基础。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