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守牢粮食安全“生命线”
春耕时节,黑龙江省集贤县德祥村的田垄间,汩汩清流从新启用的灌溉井中涌出,浸润着黑土地。这口曾因配套设备“失踪”而闲置的灌溉井,在县纪委监委的介入下重获生机,成为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成效的生动注脚。
揪心井变“暖心井”:监督直击民生痛点
2023年10月,集贤县纪委监委在一次乡村振兴专项检查中发现:德祥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的3口灌溉井竟成“摆设”,配套的抽水泵、发电机不翼而飞。面对村民“天旱时干着急”的困境,调查组深挖线索,揭开农田建设发展中心职工艾某某的违纪真相——其私自将设备借给亲属使用,并意图向村集体索要“好处”。最终,设备被追回,艾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一桩拖了10年的“烂尾工程”,在监督利剑下48小时内破局,黑土地上的春耕希望被重新点亮。
机制破题:拧紧高标准农田“责任链”
集贤县以个案为切口,将高标准农田监督列为重点民生项目,建立县委牵头、纪委监委与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多部门联动的“穿透式”监督机制。针对项目立项、招标、施工、资金等关键环节开展“回头看”,排查全县200余口灌溉井使用情况,推动设施“应启尽启”。双鸭山市纪委监委同步强化统筹,通过“周调度、月通报”压实责任,2024年全市查处高标准农田领域问题线索43件,党纪政务处分27人,挽回经济损失超3500万元,形成“监督—整改—治理”闭环。
“良田”变“粮田”: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民生工程,更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集贤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当地以监督推动“田、水、路、电”综合配套,8个乡镇10万余亩耕地受益于灌溉井、沟渠等设施,惠及2万余户农民。曾经因配套缺失导致的“建而不用”“高标准低效益”乱象,在监督倒逼下逐步纠偏。
从一口井的“复活”到整片田的“盘活”,集贤县的实践印证:唯有以严监督护航高标准,方能将农田建设中的“堵点”转化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支点”。随着监督触角向耕地保护、设施管护等环节延伸,黑土地上的“良田”故事,正书写着端牢“中国饭碗”的坚实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