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告诉哲学与提升工作效能的12个方法。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稻盛哲学是贯彻实力主义,主题是实力才是硬道理。听到一位职场伙伴的吐槽啊,他说,我从小就听过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结果怎么走到职场就觉得寸步难行了呢?
同学们,在江湖上要靠本事说话,实力呀,才是硬道理。但归根结底,什么才叫实力呢?在今天的原文中,大成先生给了我们答案。张先生说,真正有实力的人,不仅拥有胜任职务的能力,同时具备高尚的人格,值得信任,值得尊敬,愿意为伙伴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价值。
是的,同学们造成。学生指出,实力包含两部分,一个是真理的力量,一个是人格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就是专业技能等硬实力,人格的力量就是一个人的品质、格局、境界。硬实力、软实力必须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下面我们还是借助一张四象限的图表,看清本质,向上成长。我们看一下,在这张四象限图中,我们从右下角向下顺时针一次看来呢,有四种实例类型。
第一种,硬实力很高,软实力有所欠缺,这是奋斗性的人才,第二种呢,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有待发展,这是跟随性人才,第三种,硬实率较低,而软实力很高,这是感召型的人才,第四种,硬实力高,软实力也高,这就是领导型人才。接下来我们做一些详细的分析,大家可以评估一下自己当下正处在哪一种类型,然后呢,结合着自己的工作实际,想一想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朝向更高阶段的奋斗目标进发。
第一种,奋斗型。奋斗型啊,就是硬实率很高,但软实力有待提升的人。我们举个例子来看,也为设计主管分享了他的经历,他说一年之前自己差点离职,不是因为工作压力,这都不是事儿,关键是和团队也相处不好,甚至隐隐有种被团队排斥的感觉。到底是为什么呢?他苦苦追问,终于有一位下属跟他交了新,这位小说跟他讲了,在你的领导下,我们毫无成就感,我们当然就默默地抵触你了。
这位世界主管就想起来一件小事儿。去年母亲节,公司领导要求他们出一套漫画方案,他精心设计了一套方案,然后把漫画初稿的任务安排给一位员工,并且再三强调成果一定要经验。可是,当这位员工把初稿交上来的时候,却发现差距甚远。于是他走到伙伴办公位,直接说,这小学水平的画面也好意思发给我重画。说完走了,丝毫没有察觉伙伴被当众批评的尴尬。第二次修改也是如此。
等到第三次的时候,他还是不满意,干脆说,你水平不行,单个季度我来弄吧。作为设计主管,他的专业能力啊,是整个部门最强的,当然很快完成了漫画,而且很惊艳。母亲节当天,这组作品如期发布,反响强烈,客户也很满意。当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很感慨,也很得意,我太聪明了,如果人人都像我这样能干,这个世界就太美好了。
其实这位同仁他有所不知,这个世界的矛盾冲突乃至战火纷飞,经常是这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干出来的,只有硬实力是远远不够的,不要高兴的太早啊,同志们,奋斗型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但只凭硬本事是很难走得远的。这就好比我凭本事辛辛苦苦用右手赚到了钱,然后左手随手一扬,就把它丢掉了。正如这位设计主管,后来在失意的低谷期,他终于开始反省自己,他说,我发现了,我是一个喜欢自己奋斗却不能带着别人一起奋斗的人,稍微本事大点,地位高点,我就开始飘了。
然后目中无人,口无遮拦,各种毛病就冒出来了,这些毛病就会把我往下拉,让我从高位上掉下来。同学们拥有一份硬本事是不容易的,若是能加强你的软实力,尊重他人并赢得他人的尊重,那么你工作的舞台会数倍放大。千万不要右手赚的钱左手左手痒走了呀。
我们再看第二种,跟随行。
就是软实力和硬实力都亟待提升,对应到职场中一般处于从属地位,不具备话语权和主动权,很多时候啊,就是我们说的职场的小透明,大家想一下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成为职场的小透明呢?和大家分享一个我们身边伙伴的故事。
他说,每次领导开会,自己心里也会有些想法,但一想到自己人微言轻九,欲言又止,久而久之,勇气和自信就慢慢消磨掉了。后来领导安排什么,我就做什么,领导让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同学们,有一句话是我们不高估自己,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与此同时呢,你千万不能低估自己。
每个人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是可以提升的,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小方法,每天进步一点点。首先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1万小时定律,讲的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1万小时,基本上就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例如每天三小时,十年下来,你就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大拿。同仁们,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专家,而是每天增加一小时的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到了年底,你就会体会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另外,你是否听到了我们试听课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是不是在践行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呢?每日关照一个好念头,你就开始绘制生命的彩色画卷,100天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真诚,更。
谦虚更有力量,如此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步提升,我们要恭喜你了,更好的成长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都在等待着你。
好,我们再看第三种,感召型,感召。这个人就是个人硬实力,虽然没那么出色,但具备优秀的软实力,比如与人达成共识的能力,上下级关系的处理能力,所以受到同事或领导的赏识,也因此能在团队中贡献出不足的力量。所以啊,很多公司也倾向于像这种感召型的人才啊,起码为领导。一家咨询公司的高管帅。他被提拔为领导层的核心原因不是因为他有这么优秀的自学能力,而是因为它是一个典型的感召型人才。加入公司短短一周,他就快速领悟了领导的战略意图,并且和同事们迅速熟络。他很擅长挖掘团队成员身上的潜力人才适应,同事们都愿意追随他。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还有一种感召型的人是加引号的,他会走入圆滑世故的误区。
比如在职场中,有一种员工啊,被称为大白兔,就是职场中的老好人,谁的忙都帮,永远不拒绝任何人,同事们都喜欢他,人品也不错。但是呢,就是干不出活来儿。比较危险的是,与第二种跟随性人才容易给自己打积分的行为模式相反,这类大白兔员工啊,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因此呢,容易给自己打高分,殊不知在领导的心中,可能正在为他的工作而头疼。所以感召型的人要警戒自己落入大白兔的行为模式,那样就危险了。前面我们说了,硬实力可以提升的就是践行1万小时定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具备实干精神,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我们再看第四种,领导型。领导型啊,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很高,也就是稻盛先生所讲的真正有实力的人。有这样一位企业经营者,它具有很高的格局境界,拥有超强的能力,就连客户都渴望着和他有沟通的机会。
但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他最愿意做的事情不是去展现自己的能力,而是托起团队。公司有一项重要的大型项目,这位领导者竟然放权给公司里的年轻员工,让他们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还告诉他们不要害怕,哪怕是在干的过程中犯错了也不要急,出了问题由我给你们托底,重要的是你们要勇于磨练。成长起来的年轻员工们当场激动的眼泪打转。对于独当一面是年轻员工内心的渴望,但他们内心里又缺失一份自信,作为领导者却选择相信他们,年轻的员工怎么可能辜负领导的殷勤期盼呢?所以,这个团队的年轻员工夜以继日地推进项目,每个成员开始主动担当,自己出题,自己做题,并且极尽自己所
去完成高目标。同志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如此渴望,爱与被爱,信任与被信任,尊重与被尊重,给予伙伴爱、信任和尊重,并能引领他们,为他们的疏漏托底,这样的领导有谁不愿追随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优秀的领导者功成名就,会生出一颗骄傲的心,那么好了,澳新一起,境界立马下降,软实力啊,瞬间就下降了,可能都直接跌到第四象限奋斗下去了。所以,身为领导者,更要戒慎恐惧,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力量,就像稻盛先生一样,功成名就后仍然时刻叩问自己的良知,每天清晨起来反躬自省,保证。
自己时刻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好了,同仁们,对照以上四种实例类型,我们知道了,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就是要提升硬实力,提升软实力,成为拥有真正实力的领导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啊,每个公司董事长啊,都拿着放大镜长。那么如何提升硬实力?就要努力践行1万小时定律,持续学习提升,而软实力呢?于是每天一个好念头,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除此之外,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抓手,那就是不要有一丝让人看不起的品质。如何做呢?我们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照镜子。在工作中,身边的伙伴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在与伙伴沟通合作过程中啊,随时可以照见自己。比如上面我们讲的那位设计总监,当团队伙伴拿到它的设计方案时,他叹了口气说,什么都做不好,这个事情我自己做,你去干别地吧。
团队伙伴立马露出不服气的神色,而这一次,这位设计总监立马观照到自己不好的念头,自己不信任伙伴,不尊重伙伴,那么伙伴也不尊重自己,这就是自己有了让他人看不起的品质。
第二步,反省找之境。观照到有让人看不起的品质之后啊,就要找到根源,连根拔除,才能去除。首先呢,就要反省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好的品质呢?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是经历过什么事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品质呢?深埋内心深处的支架是什么?
正如这位设计总监所说,他回顾自己多年来的成长经历,他想起了小时候自己最敬重的父亲曾经跟他讲过一句话,任何事情你都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也就是说,他很小的时候心里就买了一个支架,别人都不可靠,只能靠自己。就是这个知见,让他走上领导岗位后,不能团结伙伴,自己劳心劳力,业绩有限。
第三步呀,念念不忘,必须改正。十几年来都相信自己的力量,喜欢凡事亲力亲为,长时间形成了思维习惯,改变并不容易。但是现在我们找到了病根,找到了错误的认知,树立起新的更高层面、低认知。比如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时时观照、反省,引导自己念念不忘,必能形成新的思维习惯,尊重伙伴,支持伙伴成长,赢得伙伴的尊重。
同学们,其实影响人一生的重大的挫折错键无非就是十来条,不断地照镜子反省引导,哪怕去除其中的一个,错知错见,成长啊,就会上升好大一个台阶,软实力大大提升。
伙伴们,持续践行不要有意思、让人看不起的品质,去除背后的错知错见,取出一条可以给自己加十分,很快你就会成为那个领导拿着放大镜寻找的真正有实力的管理者。
感谢各位的静听,祝福各位,我们下节课再见。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