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真没把动物世界当作纪录片看。而且在整个成长阶段,都很不喜欢纪录片,觉得枯燥、干瘪、说的都是大实话啊,有啥好看。
小时候爸每天要看新闻联播,后来我妈每天要看今日说法,我没有爱看的电视节目,作为一个愤青,总觉得方形会发光的小盒子里的谎言太多。
孕期的某一天,小队在换台,发现央9在播放纪录片《宝贝日记》,只有3集,讲的是三个肤色的小婴儿从胎儿阶段到两三岁的成长记录,真实又逗趣。我们俩立刻被内容吸引了,那是我们俩即将进入却完全未知的世界。
从此我就爱上了各种纪录片,从讲述生命历程的到介绍自然科学的,从《地球脉动》到《舌尖上的中国》,央9的纪录片是滚动播放的,这个时段错过了某一集,隔几周也许就在另一个时段看到,毫无追剧的压力与紧张气氛,反而让习惯了心中有数(或者叫控制欲过强)的我试着学会放松和随性。
我只想看看世界真实的样子,大概只有纪录片了。
不知道是荷尔蒙变化,还是真的被感动了。看完《野性俄罗斯》,片尾提到这部七集的纪录片由整个团队历时三年,西起乌拉尔山区,横穿西伯利亚无人区,直到远东的堪察加半岛,经历了各种极端恶劣的天气,拍摄而成。
我是个外行,不过猜测拍摄大自然的纪录片,一定是孤独、寂寞甚至危险的,加拿大灰熊在河里捕捉回到河流上游产卵的红鲑鱼,依次结束冬眠的蛇成堆的聚在一起,野狼群团队合作,将幼小的羚羊从羊群中分出来后再穷追不舍的捕捉,索诺拉沙漠终于迎来了一场降雨,北巨人柱(体型最大的仙人掌)能够通过浅根系吸收2吨的水,洞穴中的岩萤火虫嘴里的腺体可以分泌粘液,耐心“吐”成好几条帘子,伺机捕食其它穴居昆虫……这些都需要拍摄团队长久的耐心守候才能拍摄到。时速400公里的雪崩,电视画面上看起来壮观、震撼,积雪迅速冲向镜头,不知道镜头另一边有没有人在工作……在那样的环境里工作,一定是需要极大的热情和毅力(也许毅力一半也来源于热情吧!)才能坚持完成的。我深深地被这份热情打动了,对自然的真爱还是对拍摄纪录片的爱呢?也许两者很难区分吧。投入地做一件事,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其中的快乐与满足一定是无可比拟的。
但是更令我感动的是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结束了冬眠的北极熊妈妈带着两个新生的宝宝从冰洞里爬了出来,几个月没有进食的妈妈要将仅有的脂肪变成乳汁,喂养自己的宝宝;喜马拉雅山区的雪豹妈妈为了尚且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一岁的幼崽,袭击了另一对扭角山羊母子,因为带着幼崽的山羊比较容易得手;海龟孵化季,几十头凶猛的湾鳄将蟹岛围得严严实实,它们的袭击对象是深夜破壳而出并且急着要回到大海的小海龟,它们凭借嗅觉就能够稳准狠地一口咬住小海龟,嚼碎吞下,只有极少数的小海龟才能在同伴被捕食的间隙死里逃生,但是这硕果仅存的小海龟们一旦回到大海,就能够保证它们的物种不会灭绝;相比之下,某个品种的豹全球仅剩下四十余头,它们的物种完全靠几只母豹的存亡来延续了,而冬季数月的饥荒期是对它们最大的考验。
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看似残酷的自然法则,其中却包含着有情与无情的角力,顺应与抗争的博弈,以及无限的生命力与真实纯粹的美好。
成群迁徙的帝企鹅,被风而立,企鹅爸爸们用厚厚的毛皮保护着企鹅蛋;三十万头驯鹿从加拿大北部南迁,同时还要躲避其它肉食动物的袭击;三百万只某种水鸭从西伯利亚飞往朝鲜半岛过冬,这是世界上全部的那个品种的水鸭;五万只蓑羽鹤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前往印度过冬,除了要利用上升气流越过高山,还要躲开等待已久的金雕。
拼尽全力也要生存下去,失去了孩子的妈妈依然要选择生存下去,我们不会知道它们的心里是否有哀伤和悲痛。
女儿也喜欢看纪录片,一开始她会因为弱者失去生命而伤心地哭起来,但是渐渐地,似乎她接受了这就是自然,虽然有痛苦但一样有爱与美好。
大自然离我们、离新一代的城市居民太远太远了。感谢我们有这颗蓝色星球,感谢拍摄纪录片的人们。
下图为猞猁幼崽和它们的猎物,看起来似乎可以和平相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