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瞭望。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为流水冲刷,形成一种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的地貌,称它为塬。
瞭望"塬",它植被稀少,沟壑纵横。让人顿生忧患。
肖老师敏锐地忧患地感觉到语文的"塬"似乎也正遭"流水"的冲刷。
1.应试的"流水"。
为了中考、高考,遨游茫茫题海,换来文化的贫瘠;诗人的月下吟哦,分解成干巴巴的解题步骤,丢失了诗歌的灵魂……语文课上,文学的感情世界,严谨的文化思辨,深刻的生命探寻,都被精确定量的分值"冲刷"着,读书的趣味被讲究标准化答案的试卷熄灭,带来文化贫血。
2.肤浅的"流水"。
由于语文素养孱弱,课堂上卖力地复制教参,不越雷池。紧紧依贴教参教背景,教写法,教主题……把它们灌入学生的脑袋,学生再复制到考卷。因为有教参,教师心中有"底",也有了"力量"。也因为这样"自信地"用教材,语文顽固的贫瘠着。
3.功利的"流水"。
肖老师感觉到学校里的语文活动: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香节,一个一个轮流登台,热闹非凡,其余时光却又走进一个又一个的评价,一场又一场的考试,一次又一次的会议……教师就是繁忙地、不"抬头"地赶在这些项目的路上,心里追逐的只有那由上级下达的考试目标线。
4.浮躁的"流水"。
为什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堂教学精彩镜头的来稿那么多的雷同,缺乏新意?肖老师说,因为在授课时,教师阅读不细,思考不深,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匍匐在教案、教参、名师课堂之下。因为匍匐,所以自己的思想不能站立,全无了课堂的灵性。学生在课堂上吸收的是"快餐",教师跪着,学生能成为站直了的人吗?
5.迷失的"流水"。
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名师、专家,踩着风格各异的语文节奏,"流水"般地走来。老师今天去杜郎口,明天去横水;今天学这风格,明天学那理念;今天有效教学,明天深度教学……不知听谁,不知走向何方。
在一些课堂上,文本被放弃,阅读缺失,没有涵咏语言,没有思维训练,甚至将文本当成了美学教材,添加繁杂文化背景辅助材料,播放生动鲜艳的视频……这样的课,因为形式新颖,而屡获称许。这样的称许会带来什么?
…… ……
语文的"塬"是受不住这样的"流水""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