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一个奇怪但又合理的规律。
每当我在开发课程、做方案或者写文章时,有时候会涉及到搜集素材,但每次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我往往会不知不觉的被那些素材牵引注意力,导致自己陷入到素材的内容细节中,而忘却了最初的目标。
单纯来看,仿佛是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在相互PK的过程中,情感大脑占了上风。
理智大脑看得长远,情感大脑目光短浅。所以,当情感大脑战胜了理智大脑的时候,理智大脑就会为“不想干活”找理由。这也是导致拖延症的主要原因。
但其实,这涉及到不同的看待事物的角度。角度不同,注意力的使用方向就会不同。
人类的注意力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集中,一种是扩散。
当注意力的使用方向偏向于集中的时候,你就只能集中于有限的事物。
这有点像拿着一个手电筒,光往黑黝黝的房间里一照,朝这个方向,你会看见角落里有张桌子;往右偏一点,你才能看见茶几,再往上一点,你才看得见上方的灯罩。这道光束很有意思的是,没照到的东西我们就看不见,也就觉得好像不存在了。
而扩散,相当于另一种手电筒光,光线扩散的范围比较大,这样一来,一束光就能照亮整个房间,能看到的东西更多了,但由于光线的范围太大,导致光亮度减小,于是所有东西,都看得不是特别清楚。
我们在使用注意力的时候,有时候处于集中的状态,有时候处于扩散的状态。
比如,刑警在破案的过程中,当找到一段案件现场的视频,一边播放一边观察的时候,注意力就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因为他们需要从这段视频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那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扩散的注意力呢?
现代火灾应急救援需要面对相当复杂的局面,既要救人又要救火,还要防止其它演化事件的发生,整个消防救援的过程综合了应急的方方面面。
不同的火灾现场有着不同的复杂局面,而唯一不变的是消防指挥的基本过程。面对一场火灾,消防指挥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指挥官要对现场情况进行迅速了解后才能展开部署,这时候,就需要消防指挥扩散注意力,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来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部署消防救援力量。
也有时候,我们会同时处于这两种状态之中。
比如演讲的时候,你既要运用扩散的注意力来营造场域氛围,观察现场观众,以便及时根据当前情况做出调整,同时又要运用集中的注意力来确保表达清晰、语言流畅、语音语调抑扬顿挫,且不忘词。这时候,你就会在集中和扩散两种注意力之间来回游动。
那么,当我在备课或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的时候,本来应该把注意力的方向调整到“扩散”状态,这样更容易扩大搜寻范围,从丰富而杂乱的素材中迅速寻到合适的内容。
然而,素材的种类多种多样,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内容中,难免有一些有趣的、好玩的、或能引起共鸣的点,会吸引我的注意力,这时候的我,往往会不经意间,就把注意力的方向调整到“集中”状态。
于是,陷入进去而不自知的我,往往会在素材里面沉浸3-5小时之后,才猛然惊醒的发现,已经偏离原来的目标了。
想必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我们如何避免陷入这种状态影响效率呢?或者说,也许我们不能控制自己进入这种状态,但我们应该有办法,让自己在进入这种状态不多时,就立刻察觉并扭转自己的注意力,从而改善这样的局面。
办法当然有,但是需要运用你的觉察力和自控力。
第一步:刻意在一段时间里面,让自己集中精力只处理一件事情,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影响。
刚开始,你可能坚持的时间不会太长,也许15分钟,也许20分钟......没关系,你可以通过计时的方式,每次努力让自己比上一次多坚持5分钟,就像和自己较劲一样,无论如何,都要比上一次坚持的时间长一点。
这样慢慢的,你就会逐渐进入到心流状态,然后沉浸于其中。
第二步:观察你正在做的事和你的感受。一旦在做事的过程中“出轨”了,而自己也意识到了,就通过自我觉察的方式,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和情绪反应,把所有情况和感受都记录下来。
第三步:回顾全程,回想什么事情影响或帮助了你。反思一下,究竟是什么情况的出现,导致注意力的失控。
第四步:根据记录的情况和反省的情况,制定个人原则,提前规避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情的发生。
第五步:不要因为在做事的过程中,没有合理的控制注意力,而陷入自责和焦虑的情绪中,失败了就从头再来过,抱着好奇和开放的心态,才能更好的改善。
刚开始,千万别着急,慢慢来会比较快,习惯也会成自然。
只要你能够按照以上五步来进行迭代,有意识地选择什么时候集中注意力、什么时候扩散注意力,还要在集中和扩散两种模式间把握好切换时机,你就能渐渐的掌控自己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