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让自己赚更多的钱,受更多的人喜欢?
如果想,我来告诉你该如何轻松实现。
问 题
开始之前,我们先回想一下,自己在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是否遇到过或苦恼过类似如下的一些问题:
我的产品这么好,为什么就是没人买呢?
我人这么好,为什么就是找不到对象呢?
我给的条件这么优惠,为什么就是不跟我合作呢?
我工作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总领导批判,也不给我升职加薪呢?
我这么努力挣钱养家,为什么老婆还总是跟我吵架呢?
......
其问题的大概意思基本都是“我或我的XXX明明很好,但为什么结果很差”。
为什么呢?你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吗?
让我们先回忆一下自己平时思考问题和进行描述时是什么样的,是不是通常都是“我怎么怎么样好,怎么样努力和优秀”“我的产品和服务怎么怎么样好”,进而自己得出结论“我应该被很多人喜欢”“我的产品就应该被很多消费者疯狂购买”等等,完全一副“我就是好”的样子。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想法和描述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的。这就是我们多数人的正常思维,是我们大脑里天生的一种正常反应,但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
原 因
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呢?
那是因为我们通常都会习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身上,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多数都是自身,看得见自己,看不见别人。而且通常会对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或物给予高度的评价,有些自视过高,自嗨自赞,所以其结果肯定也不会是自己预想的那样。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文章开头出现的那些问题。
你自认产品好,但消费者如果不需要或不喜欢,你产品的价值就接近零,而其结果就是你自己喊破喉咙,说上天,消费者也会无动于衷;
你自认为自己多好多优秀,但如果你的优秀在异性看来并非TA们所喜欢或在意的,那么你就是没优势,自然无法打动对方。
你自认为你开的条件足够优惠,但如果这些条件并非合作方在意的重点,那条件再好也没用。
......
解 决 方 法
那么,破解的方法是什么呢?
答案也非常简单:换位思考,满足对方真正所需;
营销中的专业名称叫“用户视角”,其实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从对方的脑袋里寻找答案。
那么,寻找什么答案呢?
寻找对方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也就是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找到对方的需求,然后与之建立联系,想办法满足对方的需求,问题也就破解了。
古代有个词非常恰当的描述了此行为,叫揣摩圣意。而在这方面做的比较的好的,就属古代皇帝身边的宦官和大臣了。他们是最能“换位思考”、揣摩人心的人了,他们懂得非常准确的思考出皇帝的一言一行具体是什么意思,需求是什么,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要了自己的脑袋。如果把他们放到现在,或许个个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每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思考,思考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如何与自己或自己相关的事物建立联系?如何吸引住对方,取得对方的信任?如何满足对方的需求?先想清楚,然后去行动,最后解决掉问题。
“换位思考,满足对方真正所需”其实是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的,凡是涉及到与人打交道就可以用,包括生活、工作、社交、爱情等,这是一个万能招式。
还有就是,一定要记住:不要低估了为满足对方需求所付出的代价,认为是件很容易就能实现的事,这也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如果这么做了,最终吃亏的是自己。
OK,真正的答案讲完之后,有些“知识渊博”的人可能会一副不屑的样子说到“这么简单啊,谁不知道啊,用你说”。
其实,越简单的道理,越重要。聪明的人从来不研究深奥的道理,他们只研究和执行那些简单易懂的道理,因为真正有用的道理多数都不深奥。只有那些“笨蛋”才会看不起那些简单道理,而围着那些所谓的深奥的道理滴溜溜的瞎转。
文章最后,我想说:个人也好,公司也罢,贵在自知,而非自大;换位思考,想他人之所想,满足他人之所需,或许才是一个最有效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