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收到的时候,有一丝诧异:世相真的如此厚道,没有故意给我一本超级难读超级厚重的大书,而是给了我一本色彩鲜明的哲理小书。so good~
读这本书,犹如品一杯清酒。月下小酌的感觉贯穿始终,不难读,也有新的一些视角和启发在里面。作者将各路名人对待旅行的态度放置进去,并毫无压力地去思考和模仿他们,由此找到了旅行的另一种感觉和情调。
开始读到旅行期待的时候,满满都是在讲旅行有多么的不够理想,多么的繁琐无味。然而后续的阅读却从各个向导的指引中得到了不同的领悟。所以,之前那种无味应该是指向普通的旅游,而我们的名人向导们旅行的方式,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享受。
第一站是讨厌旅行的于斯曼。他发现旅行的地方总不如想象中美好,或许这是人之常情。也正因如此才有必要去发掘旅行的艺术吧!
第二站,向导是波德莱尔和霍珀。他们对交通工具和加油站一类的建筑的欣赏,别具一格。由此我们知道了如何去发现忽略之物的美。
第三站,不只是福楼拜。我们许多人脑中确实存在“异国情调”这种虚幻的东西,甚至是一种激发到现场的力量。毕竟,不属于和不了解往往胜过身边熟知和拥有的。
第四站,是洪堡的旅行。这位科学家带着对科学的好奇,发现了各种旅途中的快乐。我们虽然不是科学家,然而若有好奇心常在,哪里都可有意义和快乐。
第五站,华兹华斯充满自我的新艺术诗歌,像大自然一样的可爱。跟随华兹华斯,我们寻到了最真的童心。也许,随心而行就是最好的旅行。
第六站,伯克和约伯则告诉我们大自然的雄伟壮阔,足以吞并所有的痛苦忧愁。“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站在辽阔的大山大河面前,或者生命之苦真的也不算什么了。
第七站,梵高坚持,要以自我的视角去看待眼前的景致,并按照自己喜欢方式去记录它,才是最合适的。他因此成功,而我们也得到“追随本心”的鼓励。
第八站,罗斯金则强调观察和体验,他说视觉比绘画更重要,热爱自然比如何绘画更重要。谁说不是呢?一门技能的功利性成功并不能使人快乐或者增添生命意义。而爱才是真理。
第九站,也即最后,赛维尔.德.梅伊斯特甚至告诉我们,即使是在自己的房间里,也可以拥有一段美妙的旅行。所以,从身边发现美和和谐,去平和度日,不骄不躁的观察和思考。
不必着急的读完这本小书,宛然一曲悠扬小调终了。淡淡的,不诉离殇,不表深刻。世相的漂流也随之终了了,事务缠身,再参与不知何年何月,就以此四篇读后书评聊以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