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应处于危险边缘,你必须反抗,不循规蹈矩,永不止步,拒绝不断的对生活和想法视作挑战,这样你就能为一个走钢丝的人”。
《走钢丝的人》讲述了法国追梦人,成功在美国纽约世贸大厦双子塔间表演走钢丝的故事。
一、梦想与情感
17岁桀骜不驯的菲利普,仅仅因为报纸上一则关于世贸大厦动工的消息便兴奋不已。从此,一个梦想在他心中逐渐清晰、强烈起来,那就是登上这个人类建筑的世界巅峰。
在描写逐梦的同时,导演表现了人物的感情。这样一个伟大梦想的实现,不是由一个人,而是由一群人一群拥有强烈的情感纽带的年轻人共同编织起来的。他的朋友们无怨无悔地帮助着他,用他们最无私的情感,构建着这个疯狂的梦想。女友安妮更是如此,6年多的时间倾力为菲利普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当菲利普终于出现在世贸大厦顶端的钢索上时,她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他就像在云中漫步一样。”“那简直太美了”
只是当我们在欢呼成功时,却又黯然神伤。曾经的友情和爱情最终破裂。“不会再有这样的故事了”,他掩面痛哭。“我们的感情也要画上句号了”,安妮平静地说,“可这是种美丽的方式”。
二、紧张与悬念
故事化的叙述是本片所采用的叙事方式。运用插叙手法,以菲利普在纽约世贸大厦走钢丝为主线,穿插着他其他阶段的故事。将走钢丝这个故事的叙述分割成一个个细小的部分,穿插在人物采访回忆和照片资料中,而且叙述顺序也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将事件当天的发展进程与菲利普走钢丝生涯的几个关键阶段进行平行剪辑,这样既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足够的悬念。
导演用人物的回忆采访为解说,画面运用自己稍微戏剧化但不失真实的主观再现,为我们呈现了菲利普在完成壮举前的一系列行动和细节。其中窥视镜头的表现手法,也为故事的高潮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三、诗意与趣味
采用黑白画面和彩色画面交相呼应的模式,黑白和彩色相继交叉,画面的分分合合,将35年前的故事平面铺来。菲利普征服巴黎圣母院,澳大利亚海湾大桥和纽约的世贸中心顶空的过程。
有几个十分巧妙的连接:一边是世贸大厦在建造,一边是怀着走钢丝梦想的男孩在成长,二者之间,冥冥之中是不是会有交集?镜头左侧是工人用电钻施工,而后剪切到菲利普接受牙医诊治的画面,声画同步,实为妙。这些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浪漫与升华
片中,音乐不仅仅是纪录片的装饰品,而成为与全片主线、基调积极配合,更好的表现影片主题、传达主题思想的重要角色。片中的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发挥了其“表意而不绘行”的优势,与画面内容相互映衬,对故事的叙述起到了恰到好处的渲染作用。
影片的配乐主要以钢琴和弦乐为主,在长达45分钟的表演中,菲利普在横亘在450米高空中的钢索上来回行走,优美地做着各种动作,躺下,跪下,站起来。轻缓的钢琴声一直陪伴着菲利普优雅的步伐,仿佛是一种经历6年多辛酸筹备后的大释然,似所有的风浪都归于平静。那个时侯,所有人都可以停下脚步,抬起头,静静地欣赏这个华丽的表演。梦想照进现实,于是一切已经不言而喻。
影片的最后,菲利普再一次走在了钢丝上。他说“自己一生梦想就是要做一个钢索上的人。”他的梦想一直不曾褪去,即使容颜老去,他依旧为自己心中的那份理想执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