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疫情当下,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读书是心灵最好的“旅行方式”。
《额尔古讷河右岸》这本书居然出版了十几年了,还是09年茅盾文学奖,我居然都没看过,昨天拿到书的时候翻开看了几页,十分惭愧。为何我一直都有看书的习惯,却没有注意到这本书,仅仅看了十几页就像给自己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这里面描述的鄂温克族的故事,是我之前从未了解过的,感觉离我很遥远,但又是真实存在的事迹。我记得不久前,我在新闻上看到一则“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过世”消息,我才关注到这部书,否则我可能都不知道这本书,后面陆续又在其他途径看到这本书的简介,索性就买回来看看这个神秘的民族。
《额尔古纳河右岸》作者开篇描述的意境神秘而又美好,这种美好,是发自内心让人憧憬的,本来我对鄂温克族就充满好奇,迟子建用她独特的文字功底,细腻的情感像读者娓娓道来关于这个民族的起源与兴衰,她笔下的文字描述的每个场景,都让我在脑海中有了画面感。
三百多年前,俄军侵入鄂温克祖先生活的领地,祖先们被迫从雅库特州的勒河迁徙而来,渡过额尔古纳河,在右岸的森林里开始新的生活。从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至今,一直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
书中描写的场景,是我从身边生活的环境里,无法获知的信息源,完全靠看过游牧民族相关电视剧情节来想象,鄂温克族也是游牧名族,但他们饲养的动物是驯鹿,驯鹿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奶产品,在迁徙过程中,还承担起了负重运输的任务。鄂温克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大自然的一切都有灵性,甚至火塘里的火种也是有生命的,哪怕对于他们捕猎的黑熊等,在猎杀它们之前,在吃它们之前都要举行虔诚的祭奠仪式。
我只看了第一部分清晨的一半内容,我只能跟随着我看得内容来写我的读书笔记,后面的内容没有看,也无法写一些到具体的事件。可惜的是看到简介说,这个神秘的民族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加上现代文明的发展挤压下,为了求得生存,他们迁徙到山下来生活,民族也渐渐的衰落了。
我印象中小时候我爸爸去过内蒙古一带出差,在草原和蒙古包拍了很多照片,小时候就很向往草原。初看这本书又一次激发我对呼伦贝尔一带向往之情,许愿希望我能尽快实现去到这个神秘又令我好奇向往的地方走一走,心灵在书中漫步旅行,希望身体也能跟随心灵的脚步,去身临其境的感受来自草原上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