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之后雾霾还是比较大,只能宅在家里读书,微博上有位作者写了一部名称为《往事工厂》的小说,集中反映了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北某地国营企业及其职工的生存状况,据说是由于调子太过灰暗,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出版社拒绝出版,所以作者直接在网上公布了小说所有篇章。年前忙里偷闲读了一部分,今天一口气读完了剩下的篇章。
有同事家在外地,年前买火车票费了很大一番功夫,同事事后感慨,应该把12306网站外包给淘宝去运营,这样绝不会系统崩溃,绝不会让抢票软件大行其道。一句无奈的玩笑话说出了国企提供的产品服务真的令人很无奈,服务没有竞争,用户没有选择。同事的话某种程度似乎还真是那么回事,貌似一项产品或者服务交给国企或民企分别去做,结果截然不同。有人戏称,如果想将一个行业做烂的话只要实现国企完全垄断就可以了。如果想激活一个行业,只要让国企退出就行了。偏颇与否,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看法。
小说里的毛纺厂是当地的王牌企业,养活着众多人口,订单很多很红火,但依旧每年亏损要靠财政补贴生存。厂子倒了,肥了厂长书记甚至烧锅炉的临时工,从上到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想尽办法从工厂里捞油水,没有人关心工厂的前景工人的福利。套用小说里的一句话:国有不是人有,既然不是任何人所有,那么哪个人愿意去为工厂考虑。体制性问题太过于宏大,直到今天国有企业改革还在进行,或者说不得不改,这个问题不是笔者可以置喙的,但可以谈一谈所见之事。
笔者在读初中的时候曾经亲眼目睹过一次工人因为工厂即将倒闭堵铁路罢工要求政府干预的场景,由于只是路过没有看到全部情况,据说后来当地政府使用了高压水枪驱散工人。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说那些工人很多都只熟悉机械化生产中的一个步骤,可能是简单的装配,可能是固定位置拧螺丝,所以他们被时代淘汰是必然的。老师以此为例告诫我们要努力学习,避免和那些工人的命运一样。我所见到的罢工发生在约二十年前,今天类似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那位36岁声称自己除了收费啥也不会的大姐。笔者觉得一个经济组织的崩溃解散是必然的,即便它是国企,即便它垄断市场垄断所有行业资源。政权尚且有更迭更何况国企,任何组织都有其寿命,套用古人的话叫“气数”。
经济组织的崩溃,遭殃的都是底层的工作人员。虽说市场经济下企业倒闭只是资源重组的一种方式,但国企工人下岗其实是一件挺惨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铁饭碗其实并不可靠。推而广之,不仅是国企,体制内的工作也不是铁饭碗,时代抛弃一批人的时候是不会打招呼的,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保持随时离开的能力,这才是从事体制工作人员的真正铁饭碗。
铁饭碗不是指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一直有饭吃,还是不管走到哪都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