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之后紧跟着发展的就是亲情。慢慢地,他走出了家门,那就是伙伴情了,再发展就是同学情了。同学交往的话,先是同性,再是异性。到什么时候他情感发展完整了呢?当他对陌生人也有一种情感,就是我们讲的博爱。博爱,就是我见到不认识的人,我看他很可怜,我也会去帮助他。这个情感叫社会情感,有它就特别好了。
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以下问题:1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在怀孕和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出生后第一年,一定要自己带孩子。12岁前,不让他离开你的身边。2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3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来做些什么?有条件的一定要阅读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如果你知道哪些东西对孩子是特别重要的,那么补上这一课的话,可能孩子今后的人生就会很顺畅。
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而且大多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乎父母事业有多成功,父母多有知识,多有钱,只有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你在他依恋时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即12岁之前。
只要心理抚养不到位,那么,电视,网络就会教育他,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再行动已晚。这就是心理发展是有关键期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时代。
因为我是一个学者,我的想法是只要你自己的内心纯净就好。第一,你要相信自己的研究。第二,你觉得你的研究是否有任何私利在里面,如果你没有私利的话,你真的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在说话,拿别人的误解你不要怕,因为这个社会是多元的。
--------------一不小心又花了差不多五个小时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原本是没计划今天读完的。特别是读第一章的时候,我忍着强烈的不适感,因为李老师说的都是真实的案例,大部分是我们有知道的案件。感觉特别多的负面情绪在影响阅读者。所以也是这本书我推荐的程度较低的一个原因,四星。如果单从内容和文字的角度,是够的上四星半或者五星推荐的。但是到后面,我的情绪又缓和过来了,一个原因是后续的案情刺激虽然也有,但是第一章节给我的冲击已经够了,其次,对于真实的细节的案例,我都选择跳过不读,只读理论性的建议性的,结论性的。李老师的专业水平不用质疑,她的专业著作我也没太大兴趣。但是她的追根溯源,对家庭教育影响人的成长和行为的研究我特别喜欢。国内是比较少有这么专业,权威水平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学术研究作品,而且是非常和实际情况接轨的。所以李老师的家庭教育相关作品我后续也会再找来阅读。最后总结,这本书适合全部家长阅读,也适合大学生,只要不是特别反感和被案例刺激就行,或者学我跳过案例细节。大学生以下的年纪也没时间读这个闲书, 就不建议了!
犯罪心理画像的描述不是对人的心理特征的单一描述,而是对心理特征的综合性描述。
犯罪心理画像所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个非常像那个不知名的犯罪嫌疑人的人物传记式的描述。
情绪刺激,就怕一来二往地持续发生。人的情绪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侦查,我们会发现这些人实际上是人性出了问题,也可以说他们心理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了解他们这种心理问题的形成路径,也就是它怎么发生的,然后我们才知道如何去帮助其他人不再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
失去了这种因经历而形成观念的机会,从而造成他们一生的心理空缺:缺乏暖意判断的根据,从而形成潜在的心理危机。
他几乎没有留下过多少被疼爱和被细心呵护的心象记忆。
观念的缺失。
伙伴关系好,他就会有一个群体交流的过程。这就是人初期一个社会性的发展。如果没有这个经历,这个孩子就话少,后面和社会交往就会有困难。
博爱,就是说他能够对陌生人的感受产生共鸣。
真正好的母亲,优秀的母亲,会告诉孩子如何替别人考虑,要善待别人。其实,教会孩子善待他人,这有时是救命的东西。
很多时候,被报复者往往不知道报复的存在。
这种人生活范围比较小,心胸也比较狭窄,一点事都会被放大。
见多识广也会变得心胸宽阔。
没有跟人的那种身体亲密接触。
这种稳定的抚养需要多长时间呢,至少要六年,可延到12年。
现在我呼吁一个问题,就是6岁之前爸爸妈妈不要离开孩子,就六年。
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人的问题是早年的问题。很多人的成长环境被破坏了。
从小没被善待的人往往不会善待社会。
我们一般认识问题都是从空间开始的,而最优秀的思维是长度,是历史的思维,是时间的思维。
我们要把人的问题,把自己的问题搞明白。
人心理的痛苦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只能认识外界而不能认识自己,能认识自己的人不痛苦。
社会自身有一种循环的东西。什么叫循环呢,大家彼此都很冷漠,都很冷酷无情,那最后你得到的一定是这个。
信念和观念的区别在哪?
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让人出现不意识就反应的行为。我们有太多的行为是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行为的,这就是父母的身教影响。
在父母的亲自抚养中,你的孩子就在复制抚养者的观念与性格,复制他最亲近的人的各种行为方式与态度。一般而言,人的长相大多取自遗传,但人的性格和观念则完全取决于父母的言谈举止。
我也想告诉那些成天担心,害怕孩子出问题的父母:只要你们夫妇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只要家庭和睦,只要你在日常生活中遵德重礼,处理问题时有理有节,你们身边的孩子差不到哪儿去。
人的生命和我们所感知到的东西是有限的。
越早年的观念,越会变成我们骨子里的东西。
从观念到信念,最后就是信仰问题。
跟现在比起来,中国古代的生活环境可能都不像现在这么艰难。压力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大。不过那年代的生命安全和物质匮乏肯定是有的。
过去中国是村落式的,叫熟人社会,叫家族社会。
我们真的需要一批人能坐下来潜心研究中国十年,二十年后该怎么样发展。
学生太乖,能提出问题的太少。
我们的高考把穷地方的人全部拿走了,穷地方就没有可以改变的因素了。穷地方最活跃,最优秀的人都走了。每个村子都被掏空了,就剩老幼妇孺。回不去了,乡村在消失,故乡在消失。不光是物质环境被掏空了,心里的东西也被掏空了。
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真的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现实一点,让精英教育只占一小部分。
你梦想中的生活是什么
休闲创造文化,如果没有闲人,是不可能出文化的。
语言完全可以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宽恕别人也在宽恕自己,善待自己。
青春期这个阶段更容易出现暴力。
现在连成年人的是非观都是乱的,怎么教育孩子呢?
孩子一定要有朋友。尤其到了中学,如果他孤立一人的话,就很容易被欺负。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功能在淡化,削弱。由于工业生产带来了生活都市化,职业社会化的趋势,使得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人格的核心部分——性格,其形成的主要时期就在人出生至青春期之间。
尽管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还会经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及工作场所,但无论我们走出的社会圆圈有多大,家庭永远是这个圆圈的轴心,也是我们的归宿,直到我们成熟,独立,然后组成一个自己要负责任的家庭。因此,家庭是人格教育的关键场所。
每个有幸福童年的人都会回忆起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恩爱和对子女慈爱,是每个儿童幸福成长并形成良好人格的前提条件之一。
家庭稳定是塑造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父母的修养水平又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人格。
这些非知识性的内容大多涉及行为,而不是言语内容。它们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强迫人学习,复习而接受,只有靠影响,潜移默化来进行。---李玫瑾--家庭在青少年人格教育和预防犯罪中的作用
我们的三大教育体系——家庭,学校,社会,过去最好的情况是三项指向一致,家里的话和学校,社会的话是同一个方向,现在则是三个方向,所以孩子就很功利地选择什么对他有用。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需要学习,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许多经验可以给我们知识,但在家庭教育中,等父母有经验时,孩子已经长大,教育的机会已经错过。
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有滞后反应性。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其弱小和被动决定其一切是成人造成的。家庭抚养不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才真正决定命运。对子女的爱护,其前提是尊重,家长要知道儿童和生命的基本权利有哪些。改变孩子的行为须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智力,分数,学历虽然重要但是纵观人类历史,绝大多数被人们敬佩和记住的成功者一定是有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他们有责任感,同情心,博爱,他们能自制,能付出,能与人合作。而责任,自制,合作,付出等,均为人的性格,不属于智力的范畴。
家庭教育的首要工作是如何对家长们进行教育,如何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心理过程,大人们如何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先调整自己。能做到这一点,家庭教育才具有真正的价值。改变孩子的行为先改变大人的行为。--李玫瑾--家庭教育的六个理念。
心理上,精神上的问题可能与社会变化有关。
情绪就是人的需要在满足与否的情况下出现的生理反应,心理体验和外部表现。情绪问题涉及生理上的问题。
6岁之前的性教育在于灌输给孩子怎样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的观念。告诉他为什么只有爸妈能给他洗澡,这是因为身体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看的。身体的敏感部位是不能让别人摸的。如果有人要摸的话,你回来一定要悄悄告诉我。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好吗?---李玫瑾
一个人,如果在心理上有力量,那么他就会显得比较文雅。
中年男人的生活阅历足够丰富,他对女性已经非常了解,很容易吸引少女的注意。
人在缺少心理力量的时候,很容易倾向于使用暴力。
找对象一定要慎重,结婚不要太早,更不要过早地生孩子。
良好的家庭,良好的家教。
一个人的人格问题当中,有一部分源于生理,有一部分源于环境,剩下一部分则源于家庭。人格的扭曲很多在于后天,纯生理的问题并不是主要的。
恋爱很容易,但婚姻确实是需要选择的。
我们的很多爱情都是电影教的,小说成为我们谈恋爱的一个教材,但它是不用负责任的,代价是你自己去体会的。
传统的东西在人类社会能够延续这么多年,是有一定道理的。
18岁以下就犯罪的人,基本上家里都有问题。我认为一个社会的人的质量和家庭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婚姻要认真对待,因为它涉及整个民族的质量。
意识这种东西,更多的是心象。心象即人通过外部感知觉获取的事物刺激形象在内心呈现的一种心理图像或心理景象。
想象解决的是现实问题,而幻想解决的是心理陶醉与心理满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