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是大多数人都爱看别人“翻车”?
反正咱班的娃就特别爱看我“翻车”。
今天周二,语文早读。朗读之外例行古诗默写。今天默写的古诗是《赠从弟》。
这首《赠从弟》是八上的课外古诗词,昨天课堂上让那些娃读了两遍,结合课本上的诗词赏析,他们理解起来完全没有障碍,我也就没有多讲。课本上对诗人刘桢的注解只有简单的“建安七子”之一。想着七年级学了曹操的《观沧海》,本期课外古诗又有《梁甫行》(曹植)与《龟虽寿》(曹操),我就在课堂上稍微提了一下“三曹七子”与“建安风骨”,让他们有兴趣就去查查资料了解一下。
今儿早读,我刚走进教室,就瞅见奕帆就冲我笑,且笑得很有内容。他身后的益宸斜倚着教室墙壁看着我,也一脸坏笑,似乎专程等候我的到来。
“有事?”我使了个眼色,走进一点,轻声地问。
“问我?还是问奕帆?”益宸大声说。
“我,让我来说,是我找的资料。”奕帆抢着接话。
“好,你来说。”
周围有几个娃见状,也都停下来看着。慢慢地,读书声小了一些。
“怎么停下来了?还没读完,待会儿老龙来了是要默写呢。”教室后侧的代表感觉到异常,立刻维持纪律。不得不说,他很负责。
“还待会儿,老龙已经来了。你读书也太投入了吧。”恩哲笑着说。
“啊?啥时候来的呀。”看见我,代表有些不好意思,小声嘀咕。
“果然是代表,为你的认真负责点赞,更为你的专注读书点赞。”我及时肯定他两句,“不过,奕帆好像要有料要爆,他刚跟我说他找了资料。我们先给点时间给奕帆。”
“不,不是爆料,就是你昨天有个知识点说错了。”奕帆站着,一脸得意。
“讲错了?哪个知识点,具体是怎么回事,你能不能说具体些。”说实话,我倒还蛮好奇的,昨天教学内容是《回忆我的母亲》,除分析人物形象就是品味语言,貌似没延伸啥知识点呀。
“啊欧,老龙要翻车了。”“故意找碴的吧?”“昨天又讲啥了,我错过了吗?”……教室瞬间升温,气氛格外喜庆。
“建安七子里没有曹操。你昨天讲错了。”
“噢,是吗?那,我昨天讲建安七子时还讲了啥?”我嘴上说得轻松,大脑却飞速运转:曹操?建安七子?我昨天有说曹操是建安七子吗?不应该是三曹七子,除让梨的孔融,王粲、刘桢他们貌似都是曹操的部下,虽说具体哪七个一时记不详细,但印象中,七子里就没个姓曹的。这下,我更加好奇了。莫非,是我提三曹七子与建安风骨时混了?说岔了?
“你说三曹很厉害,刘桢等建安七子也很不错,还提到了建安风骨,我回家就查了资料,结果发现建安七子里没有曹操。”
“那,建安七子是哪七子呢?能请你具体说说吗?”
“这个,我,我就记不清了,昨晚一激动,忘了写书上了。”
“激动?为啥激动?难道,是发现我讲错了激动?”
“嗯,他老激动了,今天一来就跟我说这事。”“那还用说,换我,我也激动。”“呀,真翻车呀。”“可是,老龙昨天没说曹操是建安七子吧?”
“没说,没说吗?我记得说了的。”这下,轮到奕帆有些不好意思了。
“应该没说,我记的笔记是三曹七子、建安风骨。”一向比较安静的许敏直接出示她的笔记。
“可,我真记得……好吧,可能我听错了。”奕帆有些丧气。
“没事,或许真是我说岔了。再说,我觉得昨天我有没有说曹操是建安七子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奕帆同学及时去查阅资料求证并跟我反馈。非常感谢。这种求学精神是值得表扬的。”
“老师,他查资料都没记笔记。”果然,不愧是班上的杠神。
“说别人,你查都没查。”“就是,人家可是查过的。”“都查了还不记下来,那样才证据确凿呀。”……大家都议论开了。
“话说,你们是不是喜欢看老龙翻车呀?奕帆,你还没告诉我昨晚为啥激动呢?”
“翻车肯定好玩,特别是老师翻车,尤其是现场翻。”
“那是,现场翻车最好玩。”
“可,真要现场翻,我们也没几个能觉察,除非翻个底朝天。”
“老师怎么会翻得底朝天呢,老龙更加,偶尔翻的估计都是故意的。”
“不不不,我也会翻车,真不是故意的。要你们能像奕帆一样及时给我反馈纠正,那就非常感谢,不然,还真怕翻个底朝天。”
“不谢不谢,那么客气干嘛。”
“要真有料,每时每刻,准时送达。”
“嗯,那此次翻车事故就算救援成功了,咱转入正轨,开始默写吧。”我趁机刹车,让他们拿出本子,开始默写:
第1个词:三曹七子
第2个词:建安风骨
接下来1句:及时查阅资料并记笔记。
最后一首诗:赠从弟(其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