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数学题时,经常出问题的不是算法或解法本身,而是前置条件不符合......但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易察觉的,然后继续醉心于算法和解法(因为这种耗时费脑的问题解决了会让我们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基本不会去关注前置条件,因为它枯燥无味,我们只想快速获得满足,从不会像一个旁边者一样审视自己的解题思路。
每天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难以解决时我们就会抓耳挠腮,严重一点还会有较大的情绪起伏,痛苦不已……这时我们应该跳出来去观察我们解决问题的前置条件是否正确(即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方向上有没有错),然后再去行动,效率应该会高很多。做到这一点真的好难,但不去尝试永远体会不到它所带来的快感。
今天下午朋友遇到了一件不愉快的事儿,导致后来做饭也没有心情。后来一起运动的路上我无意中说出了她生气的症结所在,突然间她整个人就好起来了。回来后她对我说'当这种负面的情绪发生时,自己完全被情绪控制住了,只顾着生气去了,后来我告诉她她才反应过来自己生气的真正原因。然后觉得为了这点儿小事儿完全没必要影响自己的心情'。突然间反应过来这就是在用最近学到的一个概念---元认知能力,即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看问题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像旁观者一样去观察整个思考过程中的漏洞,然后调整自己的思考模式,在实践中修正。
想要获得这种能力虽然很难,但它也是可以习得的。当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时,效果虽不会那么明显,但日积月累还是会有很明显的效果。最近最大的感受就是每次做事儿都会在脑袋里多过几遍,而不是拿着半截就开跑......当情绪有波澜时,我会刻意提醒自己,用一小段时间修正,这样就不会影响事情整体发展趋势。
我采用的锻炼方法是冥想加定期反思,前段时间以为没有效果,差点放弃了......后来在各种地方反复有人强调,我就继续到了现在,今天突然间体会到了变化,也算是有点儿进步了。
很多时候我们能持续做一件事儿就是因为我们在最初阶段就已经体会到了这事儿所带来的好处,然后进入正循环。所以不时地让自己处于一个旁观者的位置,提醒自己该怎么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希望我们都能当一个优秀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