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过青春》,我的第一印象是:过瘾。不论角色选择,人物塑造,绿白色的画面颜色基调,匹配城市毁梦的沉色背景,打死我都不想再听第二遍的港中语混搭。还是青春的冲动与青涩相互伤害。
佩佩和Jo就像内陆与金花港般关联,是复杂与渐进式复杂的完美融洽,期间不缺青白色裙摆的飘扬。风动帆动,是心动。一段段友情剪切就在短暂的罗曼史的递进清晰中消亡,最后以一张丹麦明信片结束,回针别上,再扣落笔记本。展露出佩佩对丢失的纯真的回复与重拾生命的理解。
最妖冶的冲突莫过于一直一心一意为佩佩挡酒却仍从未怀疑过佩佩的Jo,在知道男友阿豪出轨的女孩就是身边人之后。对佩佩发起的一系列激烈进攻,两人大打出手,互相撕扯,不顾周围人的阻拦顾不上欣赏异国留学生镇定自若的目光。Jo对佩说:你就是个鸡,你和你妈一样是个鸡。只是这一口爆出了燃点,佩佩愤怒不屑无处可避的眼神真是自然到现实里也有女孩未必做得到。
当我恨你时,我知道我只爱你的。青春女孩儿的友情一定有为同一个男孩甚至男人大动干戈的桥段。戏剧不变也无法超越的情节,所以好看。
《过春天》的开篇便无丝毫不安的揭了青春故事集的老底。那些年一起狂过得人生,一起喝过的奶茶。
没有任何人在任何其他阶段能做出的毫不矫揉的动作,穿上毫无违和的校服的演员,演技全场在线的微笑。
佩佩的饰演者,黄尧。我从头到尾看到了小巩俐的影子,低头甩手在腌臜的巷道奔走。这就是日暮,是太阳落下地平线的最后一刻。
我突然意识到,很多年前,我似乎也真的这样开心过,不是笑话不是喜剧不是马戏团。是好友的开朗乐观感染了周围一切,也许这本身就能成为幸福的最终答案。幸福就是,让你忘了存在意义一切命题的自然觉知。风是风,帆是帆,而心动无法觉察。
善良的Jo会在纯真的佩佩指尖开出一朵永生之花
我对花姐的过场旁白“如数家珍”。绝不是因为我寂寞而渴望她生命的繁盛姿态。仅仅因为,她的出场让我真正看到了母女之间的可能。一个“邪恶”的母亲所能教会女儿的一切,包括舍弃佩佩,让“佩姐”运带枪支的决定。态度切换的很直白,直接表现出“历经沙场”的“职业女性”所能拥有的对这个社会的粗劣回应与自然而然流露的求生本能。
有的时候,你看电影不是在看自己的回忆或者呼应剧中情。而是在体验另一种人格的美丽或者说魅力更为妥帖。比如“花姐”,作为一个笼罩着一屋子要吃饭要张口的年轻小伙子的大姐,她做到的不止是吃饭、麻将、聊天、排任务这么简单。心力的强大有的时候是决定一部电影配角出场率的性格塑造因素之一,因为一个迷人又危险的“花姐”有时候也许比男主阿豪对女主人的影片存在感影响更大。
我们仍可以一起玩,一起娱乐打拳。我们只是错过了彼此之后的成长经历。我只是要独自开始等待独自开始编排起自己的未来人生。
影片最后,佩佩带母亲徒步回到阿豪带佩佩去的那个山坡。母亲还一路嘀咕,路程遥远,石子又多。佩佩不以为然的笑了。她对母亲说:看。
我重新回到影片中段阿豪与佩佩感情升温的那个夜晚。放肆世故的阿豪没有吻下去的的那个吻。说腿肚子好痒蚊子好多的变扭。打电话对朋友说你自己找洞口吧看到你就完蛋了的那个用皮艇穿梭海水,半路却不着机油佩佩于是笑着说阿豪要去喂鲨鱼的那个夜晚。
还有,那个请佩佩出来再运最后一担子“水货”的夜晚。身体相碰,精神相触,我看到这里,我明白,也许我并不那么爱你。我只是被你的欲望打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