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毕业的时候,我的总经理就问了我这么一个问题:70后觉得我们80后是垮掉的一代,付不起的一代,然后我们80后又说你们90后是最有个性的一代,你说说你们90后的个性在哪?
那时候作为了刚刚毕业的新人,面对自己的顶头上司,还是非常谦逊礼貌的回答了他的问题。但是背后却隐藏着每个年龄段之间一些隐性的纷争。
最近的一篇关于90后的报道,第一批90后,也就是1999年出生的孩子已经上大学了,预示着第一批90后基本都已成年。之前大众媒体对90后的怼天怼地、个性十足、桥生惯养等等评价转换成今天各个刷爆朋友圈文章的标题:第一批90后,秃了、胃垮了、垮了、油腻了... ...
前段时间和一群00后聊天,当被爆出你看90后那帮老头老太太、大叔阿姨,身为90后的我,突然觉得有一种明日黄花,岁月蹉跎的感觉。从以前90后看不起80后,80后不能体谅70后,变成今日00后对于90后的嘲讽,这个社会已经到了越年轻,越有理的时代。
不同年龄之间的代沟,这是人生的上半场,也愈演愈烈。然而到了人生的下半场,不断年龄层之间的火药味却逐渐消失。
比如现在的70后和60,甚至50后他们都能和和谐的共处,毕竟一个60岁和70岁的老大爷,区别又有多大呢。因为到了这些时间段,大家在乎的不是年纪,而是你在这一路走来,你经历了什么,你获得了什么,以及回顾这个人生,你是否能从容的焕然一笑。
然后最近的一些观察和反思,让我重新审视了代沟这个词。一般情况下,3-5年的事物就能引起代沟。当我身边的有很多00后,甚至10后喜欢我们以前的六小龄童版《西游记》,喜欢黄家驹、张学友的歌曲,喜欢我们以前年代的电影、人和事,包括我年轻时就对以前30到50年前的电影和电视剧非常着迷,似乎这些东西并不会因为过了很多年,而被新一类的人所淘汰。
我们反观这些流传下来的事物,他们都有一个特点:经典。一个好的东西能够超越年龄和时代流传下来,引起各个年龄层的共鸣和喜爱。
比如李宗盛的歌曲《山丘》,本以为这是一首历经沧桑,对人生的一种淡然和释怀的一首歌,是李宗盛那个年代的人才能理解喜欢的一首歌。然后,现在的很年轻非常喜欢这首歌,喜欢里面的: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这些跨越时间的歌词。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1954年的老电影《武训传》,这是一部黑白片,画质很不好,并且很多细节在感官方面表现非常差。但是由于故事线饱满,演员形象刻画非常逼真,极具代入感。所以我也喜欢这部古董级的电影,虽然跨越了半个世纪,但是仍然无法停止它的流传和年轻人的喜爱。
世界上没有新与旧的东西,只有好与不好,糟糕与精致的东西。如同我们今天的话题,年龄不是距离,也不是问题,关键是你能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知识与内心的情感,才能更好的与不同年龄层的人交流,与这个世界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