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为什么要努力?人们的回答一般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或者为了有权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而我的回答是,把那些我本可以的事情做完,不留遗憾。
大学时认识了某领域全国知名的教授,人很和蔼,也很渊博。谈到学术总是能在他研究领域给出很多建议,一直以来给学生的帮助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本校最牛的人,每逢他开讲座,定是人满为患,座无虚席。
那时读大学,占不到座位,提着几本书坐在地上听,感觉自然科学能讲到这个程度,确实不易,不愧为大师。课余时间也不免在背后研究大师炼成的过程。
02
在儿时的印象中说到教授,就预味着从小学习优秀,名校出生,高人教诲。这个教授第一学历只是中师,中师毕业后回到村里当小学教师,当了几年的孩子王后。某一天给孩子们讲科学家的故事,忽然发现,有的事情自己也能行。
想到做到,很快找来各种课本和资料复习,三次参加成人考试,终于考上了成人专科,开心的不得了,终于证明自己能行。
专科毕业,又坚持考个专升本,好在专科几年学业扎实,顺利升本成功,从此进入真正的大学,个人几年的社会工作,使他认识到读书的好处,自然科学理论虽然很复杂啊,学习过程的各种痛苦不必说了,特别是那英语,由于学习不得法,随记随忘,每天几乎早上看一遍,下午看一遍,最后还是硬顶了下来。
读书就要单纯,单纯得只有学习一件事。教授专生本的2年里,几乎都在图书馆里待着的,没课就去图书馆看书,每天几乎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几乎通读了本专业所有图书馆都有的书。
03
两年后由于英语成绩不是很好,报了几个好学校都没录到,最后调剂到一个偏远的本科读硕士研究生,不管怎么说是研究生了。
硕士导师是一个政工出生的领导,学术上对他没有什么帮助,也很少上课,他只好每天都去找师兄们讨教,师兄们给他介绍了本省有名的教授,他几次拜访,终于弄清课题的方向。
那时没有电脑,学校的期刊杂志很少,图书馆的资料也不够用,他只能去省图书馆和周边的大学图书馆查资料。勤学好问,个人努力,付出的多了,成果也很惊人。后来靠着这个成果导师由硕导变为了博导。
硕士接近尾声,写信给了几给北京的博导联系读博士,信中介绍了相关情况,不久导师回复:“看你了硕士阶段的研究成果,非常有国际视野,欢迎报考我的博士研究生。”这位导师是美国小鲍林的弟子,世界级的化学大家,中科院院士。
考博的过程比过去几次考试容易多了,很快就收到录取的消息,至此,他开始了对这位博士导师的一生追随。
拜在大师的门下,水平提高很快,欧洲的化学学术期刊开始频繁出现他的名字,他已经在科技前沿站有了一席之地。很快导师推荐他去美国的校友那里做访问学者,最好科学环境,全额奖学金,各种幸运都伴随他。
学成回国,各大学都想联系他,开出不菲的条件,最后征求导师意见,来到我们学校,第一年就破格教授。
04
人们总是习惯于拿过去的自己和过去的别人比较,得出结论,某某人读小学的时候还不如我呢。于是心里很不平衡,他有什么了不起。说了这话后,心里感觉舒服了一些。其实也就是心有不甘。
成长的过程中奋斗的程度把人们最后分开,这是成功者,这是失败者。奋斗可能会成功,也可能失败。而失败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我本可以,奈何我没有努力。
现在是一个信息传递很快的时代,如有想法,不愁没有机会,也不难发现你向往的目标,年轻的我们慢慢变老的时候,一定不要留下遗憾。今天的努力,决定了你将来的地位,越努力,路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