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说,“我家的互惠生总是给我们一种疏离感。” ”我们对她可好了,恨不得当个亲女儿,妹妹那么喜欢她!“ - 可是她始终跟我们有种距离感,最近总是说胃不舒服要晚点吃饭。以前周末跟我们一起做礼拜,现在也不去了。
我每次看到妹妹期待的眼神,我都不知道怎么解释。 我感觉有点心凉,对她那么好,始终隔层纱!哦,不是,现在觉得像隔堵墙。
-
“那她在家做的怎么样呢?”我问。 客户说:“还挺不错的!” 我们家来来去去请了好几个互惠生了,这个做的最好!所以我也倒贴啊!你看! 但是不管对她多好,总觉得有距离,我在想可能欧洲人就是会冷淡一点吗? -
呵呵,我明白了。我找到一个互惠生写的内容(并不是她家里现在这个互惠生写的), 给我这个客户做了分享。 你看,这个互惠生和你家里现在这个一样,想错开时间吃饭,因为她觉得再餐桌上照顾小朋友,带着小朋友维持餐桌礼仪很心累,而且不算做“工作时间”。所以。。。 “原来如此。”我的客户茅塞顿开。 那么周末一起做礼拜,给妹妹讲那么多故事,也不是工作时间咯! 客户似乎能把所有的细节都联系起来了! 我赶紧跟客户说“是啊!你也说了,你恨不得把她当亲女儿,毕竟也是‘恨不得’,没有真的当亲女儿嘛!” - 客户啥也不说了,在那里咯咯咯地笑!似乎心里面找到了答案! 我也笑!
- 人跟人的距离看起来很远,但其实又很近。 但是你仔细扒近了看,再近也是有距离哦! -
【图】我选了些外网的互惠生-家庭 时间讨论的例子
作为中介,我觉得这个东西很难摆平。
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从第三方视角来看,没有平衡,只有一方必须吃亏!
我对这个观点持保留意见~
不知道你有什么见解、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