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上学的时候,父亲为勉励我用功读书,举过一个“反例”,说家里某位已经上班的亲戚,在学校里不够用功努力,上班了才知道缺啥知识技能,结果花了不少钱去读这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父亲的用意是好的,意在鞭策我在学校里多学知识,以免工作时吃学历不够高、知识不够用的亏。
学校里应该努力用功固然没错,然而,父亲观点的后半部分却是有十分有问题的——“上班了才知道缺啥知识技能,结果花了不少钱去读这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首先,学校(特别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学历教育)教的大多是理论知识,很少教实践技能,难以直接应用于工作实践;即便能运用,要么是一时用不上的软技能,要么是一点皮毛。以笔者的专业为例,就算学校里合同法这门课考了高分,或者司法考试合同法题目拿满分,也未必能对一份较为复杂的商务合同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核;证券法教材背得滚瓜烂熟,在律所做IPO还得从头学尽调;而笔者刚工作的时候被老员工鄙视不会用Excel公式功能,可客观事实是……学校当时计算机课没教过这个呀……(根本原因是笔者当时没主动学习Excel的必要功能,的确是笔者的不对)。所以看出来了,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与学校教学大相径庭,学校所学知识远远无法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真的是上了班才知道缺啥知识技能,参加有关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终身学习是保持自己不落后于时代的前提。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在不断地变化,学校所学知识技能只能代表当时的水平(甚至某些地区的教材都落后于时代)。想让自己不落后于这个时代,学校教的东西又停滞不前,那怎么办呢?终身学习呀。拿笔者专业来说,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法律新颁布或修改,和自己专业领域没关系的就算了,如果不对擅长专业领域的法律颁布修改主动学习,那干脆别吃这口饭了。不仅是工作上的知识技能,还有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技术上的。经常听老年人说不会用电脑,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会用别的啥设备,其实说到底还是不愿学。说到这里,还真得替那位亲戚喊冤,您做得是对的,父亲的观点是错的。
再次,这个观点代表了“他们那代人”的典型思维。可能相当一部分小伙伴们的童年记忆里,每日晚饭后的爸妈除了做做家务外,要么就是抱着电视看肥皂剧,要么就是和别家人搓麻将打牌,最多辅导辅导我们作业,看书也是看看武侠小说(当然武侠小说能看出人生世态门道也是本事),有时候为了应付单位培训或读书活动来读两本书,也很少自费参加什么培训班。在他们看来,学习和工作、生活是割裂开、格格不入的。学校毕业几乎就是一辈子学习的终结,他们工作后的“学习”仅限于经验的积累和为人处世的水平的提高,放弃了有助于职业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更不要说对各项发展前沿保持好奇心了。
所幸,我们处在了一个对终身学习觉知的时代,同时也是学习资源爆炸的时代,只有你想不到学的,没有你学不到的。似乎很多之前不敢学、不知道咋学、不愿学的东西,在大量资源面前都可以入门上手。最后,快过年了,教家里长辈用高科技产品的时候,耐心一点,同时也给他们信心——你们一定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