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老爸来我家吃饭,一进门就对我一顿的臭骂,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我说了一些尖酸刻薄的话惹二老生气了。
这样的事情原来发生的并不多,这几年我没少挨老爸的黑脸和训斥。我曾经怀疑自己是不是到了更年期有些暴躁,可静下心来想自己又觉得自己没说错,无非就是陈述事实,怎么就摸着老虎的屁股了呢?
晚上翻开《为何爱会伤人》,看完最后一个字时突然想起白天和老爸发生的冲突,就在想,为何我会伤人?
我不想打着“爱”的旗号说是因为我爱我的父母所以才惹他们生气,这句话本就是不成立的悖论。也许我的方式欠妥,可我肯定是爱他们的。
2
家庭中的争吵无非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会影响和谐社会不会挑起民族战争,特别是以“爱”和“亲情”为主线的原生家庭中,只要不是父母对孩子特别的不负责,虐待孩子等等极端的行为,绝大部分的家庭都会出现一些分歧,但基本上多会慢慢愈合,就算留下疤痕,但大主题不会动摇。
我的性格特别的像老爸,聊天、开玩笑都能够很契合,就连争吵也是棋逢对手你来我往。争吵的主要内容无非就是我认为这样是对的,老爸说不要论事,要论心,只要父母高兴就是王道。
老爸一说到这个我就无话可说,最起码当下我就没有做到父母想要的“顺”,只有“顺”才能称之为“孝”。
3
60年代时父母正是年少长身体可物质匮乏,70年代改革开放后为了孩子操劳,80年代他们正当年,却又是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90年代孩子大了有了小家,他们又忙着下一代的看护和教育。那样的环境和阅历让父母特别珍视家庭,也就成就了那一代父母特有的人生观。
老爸曾经说眼睁睁看着前面是个坑,我绝不可能让孩子跳进去。
我说你不让TA跳,TA就永远不知道那是个坑,下次再遇到不用你说TA都不会往里跳。
且不论话的对错,只从感情上说,其实都是因为“爱”,可对“爱”的理解和行为却是相反的。
我想改变老爸,因为我觉得我对。
老爸想说服我,因为他觉得他没错。
结就这样打着,双方都在往自己的怀里拽,却让结更加紧密结实。
打开结的唯一方式就是我和老爸争论一番后,老爸的脸色慢慢缓和,我再耍出我的无赖一面说几句玩笑话,然后跑到老爸面前抱住他搂着脖子,替他抚胸,撒娇地喊“爸爸”,于是天晴云散,太阳普照,雾霾也遁逃掉。
4
虽说争吵过后翻篇,可后遗症应该还是有的,一次次的我却不自知,那晚的反省让我觉得“爱”原来真的会伤人。
我爱我的父母,所以我希望他们过得舒心自在,用当下流行的语言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父母牵挂的太多,想的太细,让孩子们丧失掉了很多本该孩子去做去想的事情,都说婚姻可以父母包办,人生却着实不能再让父母包办了。
父母的爱之于孩子总觉得是心安理得接受,父母也甘之如饴般付出。父母渐老,孩子们最大的福气就是父母身体健康,孩子们能多叫几年“爸妈”,能多回几趟“自己的家”。不要想着改变父母,老话说的:父母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走的桥比你走的路多。你和他们讲道理?分分钟让你溃败而逃。
父母的心就像海绵,包容着孩子从小以来的任性和妄为,直至有天满溢而出,滴落的就会是父母的泪。既然亲情之爱不用怀疑无可辩驳,作为双方就应该用“爱”做装点,装点父母的生活,装点自己的小家,像挂着礼物的圣诞树般闪耀,让人期许。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不就是一种最实在接地气的爱的表达吗?陪你变老就是要适应你的老带来的一切,包括脾气想法,要把自己变成和你一样的人,用垂垂老矣的状态去思考人生,去惦念孩子,这样就能理解父母了,谁都希望在自己百年后孩子们能够安稳顺利地过小日子,只有在有生之年看到,并且安排好,父母的人生才能算做一个圆满和完整,“爱”才能画成一个圆,回到原点,这个原点就是父母孕育我们的那个点。
5
都说爱是往下走的。面对自己的孩子又有多少家长没有拿“爱”说事儿,没有用“爱”作为一面旗帜高高扬起呢?
前几天去学校给儿子班级看晚自习,有家长在群里面说有的家长没有起到监督晚自习的作用,不管孩子睡觉和说话,一定要及时提醒孩子才行。
看到留言,我顺手打了几个字,却没有发出去,选择了沉默。
高中的孩子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加足马力的狂奔,拿儿子来说,早上六点起,洗脸刷牙上厕所,吃饭后六点半出门,每次看着儿子下楼,外面的天还是黑压压的张着嘴,等着和儿子一样的孩子们走进去。
到了中午回到家十二点多,吃完饭歇会儿,有的孩子还能抽空睡会儿,一点半又往学校去,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半一个小时的时间孩子回不来,就在食堂吃点或者到外面买吃的,学校门口的小吃摊是最火爆也是品种最多的地方。
六点半开始晚自习到九点五十放学,孩子一天在学校呆足了十二个小时,偶尔的困乏和疲累也应该是情理之中的,如果趴在桌上眯瞪上十分钟二十分钟之后,能够有精神接着学,我认为这样也不为过。
如果一直让孩子处于亢奋的状态学习,这不科学也不现实,但说留言的家长有些不通人情又有失公允,家长也是为了孩子,也是因为“爱”。可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一味的强调学习的重要,会给孩子造成家长只看重分数,真的像命根一样,而孩子却成了成就家长虚荣心的工具。
虽然家长的初心是为了孩子能够谋一个前程,这个“谋”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谋,如何“谋”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下“计谋”,这里的“计谋”当然是褒义词,为的就是能够量体裁衣,真正为孩子“谋划”未来。说实话,家长又不会从中得到多大的好处,还不是都基于一个“爱”字吗?
后来我问过儿子,儿子说那几天晚自习确实家长管的多了,刚趴下就被拍起来,有的家长还在教室里走动巡逻,随时关注孩子们的动态,孩子们有些逆反的情绪,加上面临期末考试,孩子们本就浮躁的心因为家长草木皆兵的状态更加躁动。
6
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尊重孩子的意志和选择,现在的孩子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要把孩子想成一个需要我们保护的宝宝,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判断,这样才能知道原来火真的烫手,冰真的很冷,而不是让家长来告诉这一切。
孩子从小到大就不断听到“学习如何重要”“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谁家的孩子是学霸”等等太多的话语像弹幕一样时常出现在孩子脑海里,你说孩子能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吗?家长再多的说教也只是在孩子原有的认知上不断叠加,不会有任何新意,激不起波澜,反而会引起反感和逆反。
孩子们的思维很是跳跃,思想也不可能一直集中,弓一直绷紧还会有绷断的可能,家长也未见得能一直在高强度的环境中工作不走神,更何况孩子。
前几年因为在流水线上工作强度过大,出现过伤人的事件,这不就是教训吗?
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全年无休的设备也要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维护和保养呢,更何况孩子是在一个思想压力如此之大的社会环境中搏未来,谁不想搏个好未来,可更多的还是过着安定平稳的日子,未见得有多高的学历,只要适合自己,快乐健康就好!
7
都是因了“爱”,我们的生活才有了这么多的困惑,困惑之余无法解决就会成为伤人的工具,伤了人我们还不自知,就会一再地强调这是“为你好”,拿着“爱”说事就成了一道免死金牌,殊不知这金牌的含金量是和你的方式方法成正比的,不只是嘴上说就可以的,要看你是否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是否了解对方的感受,试着从对方的感受上想事情,有句话这样说: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别再以“爱”的名义伤人了,为“爱”正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