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说,自从隔壁一家子搬来之后,我们这终于开始有了些人间烟火的味道。饭点到了,会从虚掩的门内飘出饭菜的香味,也许油烟机管道是相通的,连带着也受了些油烟味的恩泽。这是家的味道。下班的时候,时常能听到隔壁的母亲边打扫卫生边看电视的声音,偶尔也会有孩子与父母的争执声。这是家的声音。偶尔从洞开的大门望进去,家具简单,但整洁干净,显得通透光亮。这是家的颜色。
这些年,在杭州,有朋友,不曾孤独,只是从未有家的感觉。我们不做饭,不喜油烟,偶尔煮粥。我们不勤快,不常打扫卫生,碰不到的地方落了灰尘也不甚在意。
生活总是一地鸡毛,有清浅的欢乐也有琐碎的烦忧。总希望自己每天阳光积极,有时却抵不过瞬间爆发的满满负能量,正如下雨天总有抵挡不住的低落情绪,于是假装快乐,或强颜欢笑,或一言不发。
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好脾气的温柔女孩,却发现越来越容易被激怒。
小时候,生活圈子小,最亲的父母在身边,最好的朋友在隔壁。从不知道求而不得是什么滋味,也不知道离别是情绪。快乐也是那样简单,夏日里每日拍着木箱骑着脚踏车,迎着夕阳叫卖的雪糕,便是燥热的一天中最大的期盼。那时候总以为一切都会是更古不变的模样,直到地老天荒。
日益增长的年龄和逐渐扩大的生活圈终是打破了平静,像大爆炸后日渐膨胀的宇宙,看看似仍在同一平面的星球,实则早已相隔万里。
妈妈的电话总是离不开今天做了什么?在哪吃的饭?怎么没有去男朋友家让他做饭吃,她大概也是放弃了让我自己学做菜的想法。
以及最近工作忙吗?如果有好的工作就考虑换。什么时候买房……之类老生常谈的问题。碰到别人问起我的近况,她说她很难回答,毕竟曾经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从小优秀,而今却未婚嫁,事业上也没有特别大的成就。其实我倒并不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理解她无法控制自己不担忧,却也只能装作若无其事,云淡风轻地说随他们怎么说,我们的生活又不关别人的事。她说她也并不是在意别人的,她是真的担心我们过得不好。如果我们买好了房子,她就可以过来做饭给我们吃。
老实说,经济实力确实是能够量化的最直观的评判标准,我也找不出更好的标准。我们都知道贫穷的道路总要走得艰难一些,财富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吵,至少不必为了几毛钱的青菜斤斤计较,可以让鸡毛蒜皮的域限提高。
有段时间,心情特别低落,极小的事情也能引起极大的烦躁情绪,特别想甩手离开。觉得工作是自己不喜欢的,不明白为什么还有咬牙坚持。但是如果离开,又该做什么。
有太多如我们一样迷惘的人,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在发达国家这甚至不是金钱能够解决的问题。听逻辑思维,罗胖说,德国的穷人福利待遇很好,有房屋补贴,还有经济补贴,甚至比工薪阶级的生活状况更好,于是大多数人选择不工作,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好好学习,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突然觉得没有优厚的政府补贴或许也是种幸运,至少我们还知道要努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生活至少方向,还能够通过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来改变命运。
工作之后读书越来越少,思维越来越狭隘,特别害怕多年之后,我们都会变成只记得工作技能的文盲。我能想到最可怕的文明是所有人失去了闪闪发亮的灵魂,如同行尸走肉。穷人最大的悲哀,并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思想,不敢想其实人生还有很多种可能。
尽管依然无法逃脱眼前的苟且,但我们还有梦想,还有机会为实现梦想而争取。我也很佩服那些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人。也许是因为喜欢,也许只是迫于生计别无选择。坚持本身就已经值得敬佩。
见过太多人碌碌无为一辈子,攒钱买房子,供孩子读书,于我的父母而言,工作谈不上喜欢,生活而已,而他们生活的希望或许只是我,希望我过得好。有时候想到就觉得无以为报,沉重得难以言喻,他们却并不求回报。
或许有人只是选择平淡一生,不会经历太多轰轰烈烈;也有人选择拼搏一生,能呼风唤雨,也可能跌入低谷,都无何厚非。不能单以成就评判哪一种人会过得更好。并非所有人都有幸正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尽管如此,我依然希望能够不断尝试,直到遇见足以让我投入一生的事业。又或许一生难觅。
生为社会人,免不得被比较或潜意识与人比较。既是世间唯一,自不必与人相同。但求活的自在。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一段或很多段非常艰难的日子,会绝望,会崩溃,甚至会做出很多极端的行为。就像岛上书店的A.J.弗克里,爱妻去世,收藏的价值几十万的《帖木儿》丢失,让他自暴自弃。最终,玛雅和艾米的出现拯救了他。他也最终相信上帝在你面前关上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在爱丽丝岛开唯一的一家小岛书店是他一生的事业,他也确实坚持了一辈子。要相信,哪些没有打败你的困难只会让你更坚强,教会你成长。同时也很喜欢他们浓厚的阅读氛围,阅读是个好习惯。
你过得好吗?还不够好,所以不能放弃追求,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去拓宽人生的维度。
写于201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