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完贾平凹先生的《秦腔》,我几乎是含着泪读完的。
先生说要为他的故乡立碑,这无疑是一块历史丰碑,值得所有人捧读。
虽然我不是农民的儿子,但我却感同身受。
整本书几乎都是在叙述农村的邻里家常,但也正是这些日常琐事,构成了我们的生活。
清风街十几年的变迁,折射的却是全国数万个乡村的峥嵘岁月,只是绝大多数人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对这些变化逐渐麻木,甚至浑然不觉。贾平凹先生立下的这块丰碑,足以载入史册。
我自“读书”以来,一直就认为,所谓写作,就是要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社会百态、记录这个时代。
人分男女,物有阴阳。草木荣枯,花开花谢。太阳东升西落,溪河入海尚能复还,唯独时间,不紧不慢地向前流逝着,永不回头。
一个时代,少则十年,多则百年,是对某个地区某个历史区间的全方位描述。
我们每个人都是某个时代的演绎者,同时也可以是这个时代的记录者。
人活一世,如果一代人生老病死、世事百态都不能被记录下来,那么,我们岂不是白白走这一遭了?
作为凡人,我们虽不能让自己在历史的卷轴上万古留名,但我们可以让小我融入大我,成就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时代。到那时,当你坐在轮椅上望着西边的云彩,便可以欣慰自豪地说道:“我没有白白走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