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平老师沙龙笔记整理(5月24~26日)
一、关于坚持:提高效率,从“喜欢”到“享受”,得到“至乐”
现在大家都很忙,为了把事情办好,就需要利用很少的时间,做最大的效果,从这里面得到宋人讲的“至乐”,就更能够坚持。我们有那么多人参加图书馆的课程,能坚持下来的几个人,基本上都是按我们这个思路在走。有的同学来上课的时候,其实已经写得不差,结束时进步也还可以,但是后来就不来了,不练了,然后字也就那样了,他们小时候就已经练过的,现在这样反反复复,你觉得他们还会继续去深入吗?深入不下去的。这就是我们的理念,动力系统一环套一环,提高效率以后,把效果做到最大化,提高审美能力,让自己在其中是“享受”,是享受了,坚持也就不是难事了。
二、习作指导
1. 推敲过程
写习作,我会怎么做呢?找一张纸,今天写一遍,把落款落好,明天可以再写一遍,但写了三天之后就不要再写这个内容了,开始时可以写两到三天,每天也可以写两三遍,这个过程就叫“推敲”,书法上的推敲,包含字法的推敲、墨色的推敲,哪里需要重一点,哪里淡一点,画面上的平衡,等等。
一般来说,一篇作品起点是一个比较“重”的字,然后篇幅中间也有个“重”的字,第一排到下面也必须有个重一点的字,为什么?要压住脚,要平衡。比如在这里面,这边是浓的字,那么相对来说那边的字就会比较轻,如果重了以后墨会比较浓,那么我就又会用细的方式去写,等等,很多处理变化的方式。
写的时候,要锻炼“眼观六路”的能力,一边写,一边用眼睛余光看右边一行,它的浓淡、粗细、大小,基于它的情况来考虑怎样处理这边的大小等等,这时候是可以“有意为之”,就是一种编排,一种“雕琢”,这非常有必要。虽然我们提倡自然,但没有前期的雕琢,就不会有后期升华的自然,就只能还是小时候的“涂鸦”,小时候涂鸦很可爱,但毕竟最终它不会成为艺术品,所以只有在返璞归真时类似于“涂鸦”,返老还童,才是一种升华。这个雕琢就是不断地去看周边,随着行数越来越多,我们要照顾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变化也就越多。也不是要你去不断地记忆怎么编排,而是你通过在习作中经常这样去做,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对这些东西的处理习惯。比如,通过蘸墨来控制墨的多少。再比如,第一排最后一个字我们只要它分量重,并不代表它一定是墨浓,我用笔可以相对比较沉稳,速度相对比较缓一点,轻盈的东西一般放在中间,章法上如此,笔画上一般也如此,所以在一行中的两端,我们通常是会比较注重的。就是通过这样一边写一边来推敲进行。
2. 古帖模仿创作的方法
还有一个常用的习作方法,比如说尺牍创作,古人的尺牍就是现成的模板,可以根据他的尺牍字数来选择差不多字数的内容,来写跟它差不多相同的形制,看看能不能编排出它这种墨色浓淡、字形大小等等章法形式。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训练,是一种模仿,但又不是简单的照搬,是借鉴它的形式来做我的形式,实际上也就是一种转化过程。这一阶段要做的就是这个,是打通由外而内的转化。这个过程有了以后,今后你才会把别人的东西慢慢搬回自己的家,如果不能打通,你搬来搬去都还是在家外面,堆在门口没有进去。
可以写写这种小的尺牍,还可以把多幅尺牍做拼接,看看效果能达到什么样。把整体进行推敲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这对于下一阶段非常重要,甚至本身也可以作为投展的准备。形式好加上运气好,说不定就入展了,说明这个形式已经做得有看头了。
三、写大字
1. 拉笔动作、平衡
写大字和小字,动作都是相通的。写小字是借助(小臂这里肌肉在桌子上)滚动来拉笔的。写大字,是靠我们手控制笔来实现平衡,在纸上做平面的拉动,应该来说,放大以后,倒是更像我们第一堂课所讲的拉笔。除了中锋用笔,还要加强“势”的处理,这种势,最后都会转化成动能。动能就是力,就是力道。都要通过你的处理来体现。
2. 节奏、组合、余意、韵、气息
写大字以后,节奏会更加明显,哪些是连笔划组合,分得更清楚。另外,笔划的组合要有“余意”,这个组合和下一个组合之间,要留有余意,在这个余意当中,“韵”也就出现了。有些地方组合的表现是外露的,而有些地方是藏起来的,似乎没有组合,其实它仅仅是通过用笔的“回”,通过这个 “回势”,把余意藏起来了,这也体现了“无往不收”。有些地方,在纸面上看上去笔划组合是可以“断”掉的,但我们要用“余意”把它连上去。当然也有真的放出去不连的(比如“来”字的最后一笔捺,放出去不管它了),然后下一个字重新再开始。也许这些字看上去笔划之间是断的,但你写的时候动作是包含“余意”的,这样写下来就有一种绵绵不断的“气息”。
四、书道:变与不变
说书法简单,就是“万变不离其宗”,说书法难,就是要“在不变中求万变”,王羲之的“之”字要写21种写法,就是在不变中求万变,所以难。我们只要找到变与不变,实际上就是找到了它的规律,每个人的规律不一样,我如何去求变?我求变和你求变肯定不一样,因为我们的性格、审美、关注的知识点、兴趣爱好,都会在你的作品中体现。
朱老师示范拓而为大节临黄庭坚尺牍
http://m.v.qq.com/play/play.html?vid=k0974qktz35&url_from=share&second_share=0&share_from=copy
我的作业:黄庭坚尺牍临作与仿其形制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