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何藩台趁代理布政使之机,决定大捞一把,与胞弟三荷包内外联手,将府州县缺明码标价,公开卖官。本来兄弟俩狼狈为奸,却不想反目成仇,闹得人仰马翻,丑形毕露……
研读小说《兄弟阋墙》内容,10班同学以自学为铺垫,围绕三个思考方向,即形象与手法、结构与细节、主题与价值,小组探究讨论,师生对话交流。课堂过程整理如下:
02
侯勇:(三荷包)今见兄弟撒起泼来,一面竭力抵挡,一面嘴里说“你打死我吧”。三荷包口口声声说"你打死我吧",一面却用手竭力抵挡,表现了何藩台的心虚慌乱和三荷包的无赖蛮横。
老师:分析到语言、动作等手法,说得好。
吕红丽:小说有两次“误会”:一是三荷包以为事情已败露,就揭露他哥的老底;二是三荷包以为他哥要打他,也就动起手来。两处巧妙的“误会”,可见关系只靠金钱来维持,一旦有利益冲突,便撕破脸皮,哪管兄弟亲情!
老师:巧妙的“误会”是《官场现形记》的艺术手法,这同学分析得具体,概括得形象。
仲雪:两次“误会”之后,三荷包的丑恶嘴脸便显现出来,他家肮脏的发家史也就暴露无遗,只要金钱不顾兄弟情。兄弟俩闹翻,后来又握手言和,都是利益的驱使!
老师:说得好,“天之熙熙,皆为利往;天之攘攘,皆为利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
刘海龙:“一面竭力抵挡,一面嘴里说你打死我吧!”原本是两个天大的官老爷,此时做法却让体面无存,与地痞流氓无二,对比显现出了他们的虚伪无耻。
老师:三荷包不是做官的,“天大的”不妥吧。
韩冰冰:进来几个年纪大些的二爷劝架,对何藩台是语言劝说,而对三荷包却是直接从后面抱,想把他拖开,而下人们却是进都不敢进来。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封建等级的森严,也写出下人们趋炎附势的心态。
老师:她还分析到了下层人物,这个切入点好!
黄丹凤:三荷包来势汹汹,不顾亲情,一鼓脑儿地揭自家丑事,是被利益冲昏头脑的混蛋,也反映人情之冷漠,世态之炎凉。
老师:这话概括得准确!
金鑫:“真不知道我是哪辈子造的孽…….”看似是骂别人,实则也是骂自己。何藩台一生追名逐利,利欲熏心,是自己奉行贪心私欲,导致了如此恶果。
老师:大家对人物形象分析的好,可以再深刻一些,结合课文前后关联的情节,分析这一闹剧的深层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03
白茜:通过三荷包口述买官卖官的情形,不仅说明了何藩台的贪婪无耻,而且说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老师:仅仅是这些吗?
邓雅萍:通过这种买官卖官的情形,说明了当时社会黑暗腐朽的普遍性,也凸显了人性的丑恶与贪婪。作者借此表现了当时朝廷不重视吏治,没有下决心反腐倡廉,导致整个社会腐朽没落。
老师:这就更深一层了,说得好!
蔺生源:通过展现晚清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官场腐败堕落、徇私舞弊、钻营谄媚、卑鄙龌龊的种种丑陋行为,及其整个官场的运行机制,这都使晚清社会的腐败崩溃如在眼前,是典型的“官场现形记”。
老师:概括得透彻,有深度!
仲治:当官就把民来欺。地方官员诬良为匪,无数良民惨遭蹂躏,官员们视人民为草芥,以人命来点染自己的官翎,使底层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老师:能看到官场的对立面,看到下层民众的苦难,更进一层了。
刘海龙:做官就意味着捞钱。金钱支配着官职的选择,官职又是金钱的来源,如此循环,官职就如商品一样被人买来买去,政府只能靠金钱买卖来运作,清代官场的腐败不堪竟是这样。
老师:深刻!关键是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白宇:应该反腐倡廉,应该树立正确价值观、金钱观。
老师:有高度,接地气,扣现实。还有8分钟,我就做个小结吧!
04
同学们交流积极性高,能围绕三个思考方向,能扣住文本,结合到小说诸要素,关注到故事相关情节,谈了对人物形象的思考,有深度高度,观点新颖有个性,值得肯定。我就个人阅读体悟,再补充三点:
学会一种比较分析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官场现形记》的文本研读,可以看成是整本书阅读的范例,也是教材长文短教的另类。小说通过何藩台兄弟两次"误会",写出三荷包的无赖蛮横,写出何藩台丑陋发家史,一斑窥豹,一叶知秋,一"何藩台"而知晚清官场丑态,可以看到清代卖官鬻爵、尔虞我诈、鲜廉寡耻、道德败坏的官场内幕,可以看到那时官不聊民、民不聊生、腐败堕落、逼良为匪的黑暗现实,这些都体现了李宝嘉在对封建末世腐朽崩溃的清醒认识。
学会一种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手法。
作者杂取清代官员的种种丑形,合成何藩台兄弟的群象,运用夸张、误会等漫画式手法,像讲故事一样把他家丑陋的发迹史娓娓道来,巧妙地把三荷包的贪婪自私、无赖蛮横,何藩台的卑鄙龌龊、气极败坏,以及家中的诸色人等的不同心态,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作者用娴熟辛辣的文字,揭开其上流社会的麒麟皮,将跳梁小丑们打出原形,讽刺幽默中有愤慨和思考,嘻笑怒骂中饱含沧桑血泪,这就是漫画式的、夸张的批判现实的手法。
学会一种对艺术形象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清末谴责小说的体裁,和西方批判现实的小说一样,都需要读者去深层次解读,人性化地去理解。了解了晚清的黑暗现实和官场丑态,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才是批判性的读书方法。我是这样认为的,就社会的角度来说,小说的看点是清末社会现实,揭露的是官场黑暗,揭露的是人性的丑恶,进而认识到这病态社会灭亡的是必然的!就人性的角度来说,“兄弟阋墙”中兄弟的分分合合,都缘于金钱利益,"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是世态人情的潜规则。现实生活中,在财富和诱惑面前,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拥有人的初心和良知,要坚守正确的金钱观和道德观。
05
我的结论是:读出社会风貌,透视人性本质,健全人格素养,才是小说阅读的正确方法,也是小说宝贵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