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余秋雨老师的散文,笔风优美,感情细腻,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尤其是对他的《文化苦旅》更是爱不释手,跟着他的笔触去旅行,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或许是爱屋及乌吧,看到他的《冰河》便毫不犹豫的拿了下来。《冰河》是余秋雨的第一部爱情小说,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南方,美丽的女子孟河在一次“淑女乡试”中拔得头魁,引来大批追求者,她对此置之不理,暗中女扮男装,乘船踏上了去京城寻找生父的路途。途中,船只突遇冰雪,不仅被冰封在前后无援的河中,众人也遭遇生死攸关的求生考验。在绝境中,船上的考生金河深夜凿冰救人,却因冻伤无法赶考。孟河为报恩情冒名代考,却中了状元,引出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意外和磨难,也让她找到了情之所属。
故事的情节还算曲折,有点离奇,总以为后面会有新奇的东西,于是一口气读完,读完之后,觉得少点什么。
首先说说称呼, 故事发生的时代是古代的南方,不知道哪个年代。但在古代对父母的称呼都是“爹和娘”,而在《冰河》中作者一直说孟河去找自己的爸爸,自己的妈妈怎么样?总觉得别扭。
爸爸、妈妈是“舶来品”。上世纪六十年代,俄语课本第一课的第一个词组“父亲、母亲”的读音就是“爸爸、妈妈”。新中国的建立,中苏友好、出于对苏联老大哥的崇拜。于是“爸爸、妈妈”在当时的中国,特别是在城市就成了非常“时髦”的称呼了。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故意为之。
再就是两处插叙。第一处,作者故意省去,省去孟河是怎么住宿的?孟河女扮男装怎样躲过搜身的?孟河面对的离奇的考题是什么?她又是怎么选考中状元?盼望着精彩,却见到了留白。
第二处插叙,孟河向丞相坦阵自己是女孩儿时,丞相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惊奇,害怕,惊恐?皇帝知道了实情会怎么样?科举考试相当于我们的国考,出了这样的事,皇帝会善罢甘休?作者全都省去了。作者是故意为之吗?大道至简。
再就是故事的结局。孟河主动向金河表白“我想成家了”,两人跳出了功名利禄的诱惑,决定回归乡野,为不想考科举的学子办“不仕班”,这样的结局,不管在哪个时代,都不可能实现。
小说看完了,回头想想总觉得心里怪怪的,仿佛颠覆了余秋雨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或许是我的水平有限,暂时还读不懂那么高深的作品吧,但我还是更喜欢余秋雨老师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