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田耳创作的短篇小说《瀑布守门人》获得2020年度收获文学榜 · 短篇小说榜第三名,是实至名归。
《瀑布守门人》取材于主人公郁磊阳的少年和中年两个时段与瀑布的孽缘。小说的人物塑造、生活的还原能力和艺术表现力都很强。
01 职专学生的青春时代之真
小说真实地还原了职专学生的青春时代。
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见证了故事的关键节点。当年一群意气飞扬的男女学生,在不设防的校园里,在各种团建活动中肆意挥霍青春。“我”们当时生活的校区在城郊结合部,不喝酒是不可能的;一喝酒,作为被回收的垃圾,彼此就会萌生一种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快意。当男女同学醉酒的行为发生在共浴的瀑布,无疑就会成为事故的导火线。
小说在冷静克制的叙述中,慢慢渲染出少年的青春热血。班长洛婴组织同学去贫困生杨媚家帮忙插秧。杨媚并不愿谈及这村庄,但有几次提到瀑布,仿佛这是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原以为是闲散一笔叙事,提到这位和洛婴一样漂亮的女生内心隐约可见的自卑作祟。后来的恶意,发现一切都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隐秘都是有迹可循的。田耳老师的《瀑布守门人》叙事是很热闹的,是风趣诙谐的,但他最主要刻画的是一个男人隐秘的内心情结。从学生到中年的庸常生活中,有的人面目狰狞,有的人随波逐流,有的人变得面目全非,有的人还在持续坚守,有的人已经形同陌路或销声匿迹,有的人想刻意遗忘却始终清晰存在。
当年六男四女在瀑布边,面临色诱与情欲左突右奔、暴力与疼痛前后夹击,这样的人性考验之下,有多少晦暗的惊心和无奈,又藏着多少不可遏制的热流奔涌。那坚守最初的纯真与良善的人,或许受到生活的煎熬,或许不被常人理解,或许消耗了一生的情感能量和爱憎,但是他活成了袭击想要的样子。
02 瀑布与守门人的意蕴之美
小说在看似松散的情节之中,通过极为日常、随意甚至无序的生活,展开了人物的内心化叙事,呈现出耐人寻味的瀑布的意象,以及瀑布守门人的意象。
瀑布,不止存在于杨媚的家乡。人的内心欲望,有时也像一处处瀑布,高高落下,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破坏力,是放纵还是守护,是同流合污还是与自己的激情憔悴激战,有时候就是一种选择。选择决定你穿过青春之门后,留下什么,带走什么,也决定着未来的日子里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少年时,瀑布守门人,曾经是杨媚;但后来只有郁磊阳才是真真的瀑布守门人。也只有少年时就不畏阴孩暴打、并承受丧母之痛的郁磊阳才有这样强韧的心性担当好守门人。现实中也多见名义上的守门人,不履行守门的职责却引狼入室、监守自盗者。而承受欲望和压力冲击的抉择时刻,依然坚持作青春岁月守护者、道德彼岸坚守者,始终守好原则和底线大门的人,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瀑布的冲击,可以是青春期的激情与冲动,色诱与欲望;可以是暴力的压迫或对决;可以是人性中嫉妒毁灭的阴暗洪流,可以是利益分割的独占贪欲;也可以是固守仇恨的决绝和执念。于是,瀑布守门人,与其说是守人,不如说是防己。
于是,“瀑布守门人”这个语词,被作者巧妙地贯穿了象征与写实、回忆与现在的丰富意蕴,作为小说的主体意象绵延全文始终,获得了鲜明深刻的艺术审美效果。
03 持之以恒的瀑布守门人
杨媚曾自称是瀑布守门人。然而,贫困带来自卑,她自钟情于郁磊阳却不敢表白,只能眼睁睁望着郁磊阳围着洛婴打转转。嫉妒是剔骨难除的暗毒,她乘着酒意,怂恿男生们亵渎郁磊阳心中的女神。
法律是道德标准的最低底线。而以法律作为自己行为底线的人,都近乎游走在灰色地带,甚至可以偏激一点说是人渣。他们放纵人性中的暗黑蜂蛹而出,虽不会被押上法庭,却终身会受到伦理道德的审判,如杨媚和罗湛。
真正的瀑布守门人是郁磊阳。只有他持之以恒,做坚定的守门人。
郁磊是一个有信仰有坚持有底线的人。他是真正的瀑布守门人,学生时代不畏暴力霸凌,对抗阴孩,守卫正义;青年时代对抗暴力和欲望守卫女神,珍爱真爱;中年时代,对合作的朋友尽释前嫌,宽绰仁厚,防卫自己的贪婪私欲;富有之后,洁身自爱,即使形单影只也不放纵滥情。
对比于“我”被暴打过后,在暴力与欲望下半推半就地屈从于恶行的懦弱,郁磊阳在青春热血时代就不惧强权与霸凌,坚决不对“瀑布”卑躬屈膝。
当人到中年,同学各自成家生子,天各一方,始终坚持担当瀑布守门人的,还是只有郁磊阳。他耗费巨资,改建瀑布,就是在守护学生时代的心中珍爱。“他守护她们变成一尾尾锦鲤,水中自由翱翔,或在瀑布下面任飞泻的水流按摩,力道遒劲。”他守护着“她们”,他守卫着“他们”,他也守卫着自己的欲望,以致于留下了考验自己的摄像头,却难以被警察所理解。
这份烛照人性光辉的坚守亦是煎熬,消耗了他所有的青春年华,也消耗了他所有的情感能量,此后一生的爱憎与庸常人等无关,即使不被理解与认同,也是他所心知肚明的代价,和无怨无悔的坚守。
04 谁配不上谁,谁又失去了谁
当我手搭上他的肩,他抽搐般地甩开,冲我说:“别碰我!”他钻进栅栏门,消失在机电房。
我一直怔在那里,慢慢回过神来,知道我失去了这个朋友。
曾经在瀑布边上,我以为我就此失掉这个朋友。可是后来泺业大酒店的合作,他仁义生财,言而有信,“我”知道他没有变,变的一直是“我”们。
“我哪曾失去什么?我们从未失去任何我们配不上的事物。”结尾的最后一句,一如热油浇上早有火星的柴堆,那轰然绽放的火焰照亮了脑海中混沌的物相。
一个人怎么可能失去他从来不曾拥有过的东西。比如,在不设防的校园日子里彷徨颓废的垃圾,和单枪匹马对抗“瀑布”的守门人。“我”们从来就没有拥有过“坚守”,又怎么谈得上失去?而郁磊阳从来就不放弃坚守,他配得上他的坚守,他又怎么可能失去?
洛婴追逐于物质富裕的婚姻生活,未必配得上少年纯粹的珍爱,郁磊阳到后来坚守的也许只是自己少年时代珍惜的抽象真爱,未必是具象化的中年洛婴。如此,他未必失去了任何配得上他的事物。
杨媚失控于内心的歧途,她从未拥有过郁磊阳的爱情,也配不上他。杨媚更谈不上失去她配不上的事物。
田耳先生的文笔,将成长的奥秘与人生的奥义有机结合,将生命的感悟与自我的原宥融为一体,是当下成长叙事的新范式。
最后,一起来赏读黄德海先生为收获文学榜撰写 的《瀑布守门人》授奖词:
《瀑布守门人》用标题贯穿起两个分离的时间段落,既写毕业前后的少年意气,又写岁月扫过的中年行径,寓不变于不停的变化之中,在平缓流淌的故事里,悄悄摸索着人性的深处,有发现晦暗的惊心和无奈,有不忘宽绰处的从容自在,结尾曲终奏雅,既显示出对人有限性的认知,又试着传递出温和的体贴。小说延续着田耳近年的讲述热情,行文流畅自如,叙事张弛有度,疏简处单骑直进,繁密时环佩叮当,细节上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