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的说,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假的,包括我们自身。这个世界是由更高级的生物用计算机似的东西打造出来的数码世界,打造它的目的是对基因序列组进行寻优。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仿真工程,每个仿真周期,都要以一个宇宙的诞生为起点,直到它消失为止。最终根据基因序列的存活时间和宇宙周期长短判断胜出者。
在这个世界中,一切的物质都由基本代码—“原子”组成,原子的不同组合得到不同性质的“基胞”,基胞能够分裂的叫做“细胞”,由细胞组成的物叫做生物,它们是这个仿真工程中的主角;由不能分裂的基胞组成的物是“死物”,不生不灭,如石头和水,它们是真实环境的替身。在众多基因序列被输入到仿真系统中后,系统开始高速运行,相异的序列间展开了疯狂的竞争,它们胜出的方式就是消灭一切异己。我们只是其中的一支,而且目前占了相对的优势。
序列间的搏斗太激烈了,它们相遇即相杀,合作只是很少见的事。各序列为抵抗来自其他序列的威胁,并且保证自己不会被环境巨变清除出局,努力把握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基数,从而增强自己的抗打击能力,提高自身存活的概率,所以遗留下来的基因序列都具有极强的自我繁殖能力。然而,提高基数只是下策,还要让自己不断变强大,要让自身能够抵抗环境的变化,更要不断升级,从而具有压倒其他基因的优势,这个过程表现为生物进化。所以,人类繁衍后代,完全是有基因决定的,我们只是基因控制的傀儡。
但是,真实世界中的生物是有意识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应该被植入意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意识在生物的行为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因为基因序列由控制单元和逻辑运算单元组成。控制单元控制主体的行为,逻辑运算单元根据被控主体的反馈来反作用于控制单元,从而修正控制单元的指令。由此生物体就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决定行为,并能够对外界刺激形成反射,其中最著名的是巴甫洛夫的狗。
虽然繁殖后代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个体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既然个体可以根据感觉改变行为,那么当生物们在体会到生育带来的巨大不便及疼痛时,如果没有其他感觉的支撑,必然会主动抵抗繁殖指令。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在竞争元世纪是否有生物因为主动放弃繁殖而导致一些基因序列的出局。然而,可见的是,当前生物在繁殖时确实有独特的感觉,这是支撑他们自愿繁殖的柱石。
繁殖带给生物的享受具有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交配过程的快感。基因令生物们在繁殖的季节充满交配的欲望,每一年的交配季,它们都无法抑制内心的那种冲动,疯狂地寻找伙伴,而交配的快感让它们欲罢不能,直到一个完整过程的结束。那种快感带给它们极大的享受,所以自愿且欣喜地完成了繁殖的关键一步。
然而,如果所有生物都能像人类这样发展出了避孕措施,那么繁殖就只能借助“意外”了,这对于基因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并且,受精只是孕育生命的第一步,如何保证新生命不被抛弃,也是值得基因序列仔细思考的事。幸运的是它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从而产生了接下来的两种享受,其一是由后代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基因知道如何让主体感受到快乐,它们就控制那些幼体按照那种方式行动,由此表现得十分可爱,所以那些年长的主体经常会从中感受到亲切和喜欢。每个个体又都有着自私的本质,好东西当然只有是自己的才更高兴,当喜欢的都是别人家的幼体时,就只有羡慕的份。另外,和后代的交流过程中,那种亲密无间,心心相系的感觉,会让个体感受到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所不能有的幸福感,这在人类之中称为天伦之乐。
最后一点是对造物的好奇及自身创造生命的成就感。生物对身边的新生命和那些陌生的物种会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家里的小狗会盯着新生小狗很长时间,牛也会看着那些小狗发愣),人类在这点上变现的更为强烈。他们十分好奇生命的起源,即使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我们都是代码,但是他们想到了造物者的存在。造物者在那些人的眼中拥有着神奇的力量,即使甩个鞭子都会有无数的生命坠地。然而,生物本身也是能够创造新生命的,而这也是他们最接近造物者的途径。每个生物都有机会充当造物者,感受造物的神奇魅力,谁不想体会一把呢?
很多人在孩子出生那一刻,都会激动不已,因为他们创造了生命,那是一个奇迹的诞生。这已经足够他们自豪的了,然而人类还要对后代进行很长时间的辅助教育阶段,这期间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本性,也相应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所以,当一个人很垃圾的时候,他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从而让自己的一生显得不那么垃圾。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自己不行的地方,都会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更出色。孩子成了完善自身的一个途径,是让自己的一生更有成就感的一个倚靠,也就是古代人们所说的光宗耀祖。
有了上面三大法宝,基因可以无忧无虑地利用他们的载体自我繁殖了。唯一需要它们关心的就是怎样实现有利的突变,从而让自己更为强大。世界无常,最终谁会胜出很难知晓。